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防合的意思、防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防合的解釋

官名。 南北朝 時朝廷禁衛武官置直閣将軍,諸王、都督、刺史置防閣将軍,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衛齋閣。 唐 制,親王以及京師文武執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閣,州縣稱白直。《梁書·呂僧珍傳》:“ 齊 隨王 子隆 出為 荊州 刺史, 齊武 以 僧珍 為 子隆 防閤,從之鎮。”《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晉安王 子懋 聞 鄱陽 、 隨王 死,欲起兵,謂防閤 吳郡 陸超之 曰:‘事成則宗廟獲安,不成猶為義鬼。’” 胡三省 注:“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為之,以防衛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親王府并給防閣、庶僕、白直。”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防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進行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防止合并,避免合作或聯盟”,由“防”(防備)與“合”(聯合)組合而成,強調通過主動措施阻止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的聯合行為。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商業等領域中為避免利益受損而采取的策略,例如:“兩家公司雖有意合作,但因潛在風險最終選擇防合。”

二、作為古代官職的釋義

  1. 曆史沿革
    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是禁衛武官體系中的職位,如“直閣将軍”“防閣将軍”,由勇猛之士擔任,負責防衛皇室或官員的齋閣。
  2. 唐代制度
    五品以上京官及親王可配置防閣,地方州縣則稱“白直”,職能類似侍衛。例如《梁書》記載呂僧珍曾擔任荊州刺史的防閤,隨行鎮守。

注意:現代語境下,“防合”作為成語的使用較為罕見,更多見于曆史文獻中的官職名稱。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等古籍或權威曆史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合的意思是指預防、防止和避免合并。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合,阝是部首,合是偏旁。防合的總筆畫數為12。 防合一詞的原始來源不是很明确,但它常用于描述避免或阻止事物的合并。在繁體字中,防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會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防合一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沒有具體的記錄表明古人如何書寫防合。 以下是一些防合的例句: 1. 我們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防合戰争的爆發。 2. 他們設立了一套系統來防合各部門之間的沖突。 3. 這個合同的目的是防合資源的浪費。 一些與防合相關的組詞包括:防合措施、防合政策、防合方法等。 防合的近義詞可以是預防合并、避免合并等。然而,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會有其他更準确的近義詞。 防合的反義詞可能是合并、融合、整合等,具體取決于具體的語境。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