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冠落珮的意思、倒冠落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冠落珮的解释

①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
②指隐者装束。亦作“倒冠落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倒冠落珮(dǎo guān luò pèi)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辞官归隐、摆脱世俗束缚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释义

    “冠”指古代官员的礼帽,象征官职与身份;“珮”指系在衣带上的玉饰,是贵族或官员的礼仪配饰。“倒冠”即摘下帽子,“落珮”即解下玉佩。字面意思是脱下官帽、解下佩玉,表示卸去官职和身份标识。

  2. 引申义与象征

    该成语超越了具体动作,象征着主动放弃官职、远离官场纷扰,追求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它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常与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情怀相关联。

  3. 典故与文学意象

    其意境深受道家“无为”思想和隐逸文化影响。历史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的行为,及其《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洒脱,可视作“倒冠落珮”精神的文学写照。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作品中,也常以类似意象表达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4. 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释义,“倒冠落珮”指“弃官归隐”,强调其作为主动选择的行为结果和身份转换的象征意义。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解释相关单字时,也间接印证了“冠”“珮”作为官职和身份象征的文化内涵。

  5. 学术研究参考

    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倒冠落珮”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选择,反映了仕隐矛盾中的精神解脱(参见《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李红岩著)。其美学意境在古典诗词中常营造出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画面感(参见《唐诗意象研究》,袁行霈著)。

“倒冠落珮”以具象的服饰动作,凝练地表达了弃官归隐、追求精神自由的核心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的重要载体。其释义立足于权威辞书,并在文学、哲学研究中得到深入阐释,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网络扩展解释

“倒冠落珮”(也作“倒冠落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义:弃官归隐

  1. 字面解释
    “冠”指官员的帽子,“珮”是古代官员佩戴的玉饰,象征身份。字面意为脱下官帽、摘去佩玉,代指辞去官职。

  2. 引申意义
    多用于描述主动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的行为,体现对世俗权力的疏离。如唐代杜牧《晚晴赋》中“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以及苏轼诗句“倒冠落佩从嘲骂”,均表达隐居意向。

二、扩展含义:隐者装束

该词也可形容隐士的衣着特征。如《剪灯新话》提到隐士“倒冠落珮预华筵”,即以简朴装束参与宴会,突显超脱世俗的形象。

三、使用注意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出处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晚晴赋》《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闇冥扳价报最弊窦鼈盖子並比槽户澄冽冲帐仇繇箠辔触谏次数磁通量倒装门断鼻砘子丰上服刑溉盥豪素横身欢和呼呼讳死魂色降心相从酒魔头钜万快速狂啸酷害老妪能解辽卓力耕赁作慢步谩诞湎淫迷溺谬种弥至纳闷宁告泥笋劈溜扑剌狉狉辟小颀典三交两句言善书不择纸笔师祖滔滔不竭陶植童耋无多时无怀氏先春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