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用绳子连缀。古代丧冠之制。条,通“ 绦 ”。《仪礼·丧服》:“冠绳缨,条属,右缝。” 郑玄 注:“属,犹著也。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 李如圭 集释:“条属者,丧冠之制也。条,谓冠之缨武,其材以一条绳若布围之,两相交过,缀之以为武,垂其餘者以为缨。属,谓著冠于武,冠与武相连属也。”《礼记·杂记上》:“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
“条属”是古代丧冠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用绳子或布条连缀冠的各个部分,使其固定。其中:
结构特点
根据《仪礼·丧服》记载,古代丧冠由“绳缨”(下垂的带子)和“条属”组成。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绳或布围成“武”,两端交叉后垂为缨,再将冠体固定在“武”上,形成整体。
礼仪功能
丧冠的“条属”结构与吉冠(日常或庆典用冠)不同,用于区分吉凶场合。《礼记·杂记》提到“丧冠条属,以别吉凶”,凸显古代礼制的严谨性。
“条属”是古代丧礼中通过绳带连缀冠体的特殊工艺,既体现丧服形制的独特性,也反映传统礼制对吉凶场合的严格区分。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仪礼》及汉代学者的注疏。
《条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显示文字之间的条目或层次关系。
《条属》这个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纟(纠结)和属(屋头)。它总共有11个笔画。
《条属》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字书,最早使用的版本被称为“曾子正字法”。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体,繁体字形为「條屬」。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化。《条属》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不同于现代字形。然而,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对所有古代写法进行详细说明。
1. 这本字典使用了明确的《条属》来展示词语之间的关联。
2. 我们需要按照目录的《条属》来整理文件。
條文、條款、屬性、屬地、屬下。
目录、分类、目次。
混乱、杂乱、无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