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at calamity;catastrophe] 巨大灾难
战争的浩劫
(1).极长的时间。佛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诗:“至今闕胜赏,浩劫随荣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 何玉凤 的遭际真算得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
(2).大灾难。 清 赵翼 《焦山江上》诗:“终然浩劫入沧桑,纵有赤心天不谅。”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
(3).大台阶。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访古游。” 仇兆鳌 注引《广雅》:“浩劫,宫殿大阶级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苍翠庵漫题》诗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过客题。”
“浩劫”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可归纳如下:
大灾难
现代最常用义,指大规模的毁灭性灾难,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例如:郭沫若在诗中以“两番罹浩劫”形容经历深重苦难。该词常用于描述历史或社会性灾难,如“文化大革命被称为一场浩劫”。
佛教术语
原指极长时间周期,即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大劫”。唐代曹唐诗句“甲子初开浩劫长”即用此义。
古义:大台阶
唐代杜甫《玉台观》中“浩劫因王造”指宫殿的大阶梯,此义现代已少用。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文学作品(如丰子恺、郭沫若著作)以深入了解词义演变。
浩劫指的是灾难性的毁灭或大规模破坏,常常用来形容灾难、战争或其他大规模的灾害。
浩劫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隹,笔画数为11。
浩劫源于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浩字来源于《尔雅·释詁》中的解释,指“广大无边”,劫字则来源于《尔雅·释名》。合在一起,浩劫表示无边无际的破坏。
繁体字为浩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浩字的旧体写法为㝗,而劫字的旧体写法为刦。
1.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浩劫。
2.这场地震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浩劫。
3.战争结束后,人们开始重建那片浩劫。
1. 浩劫重生
2. 浩劫毁灭
3. 浩劫残局
1. 大灾难
2. 破坏
3. 毁灭
1. 和平
2. 繁荣
3. 安宁
八八半舌音宝炉襃许悲谷鼻坳庇赖钵盂裁谏忏悔颤悠悠黨刊黨友道力帝猷端日绯红风清月朗复苏辅治更替还官海上方合姓后滚翻坏事毁撤霍将军即事酒盌既以倨横览揆连袤嫠辍纬领直满望梅花阵鸣舷内资粘土庖羞配敛欠挂千姿百态敲掉旗盖骑墙派取问遶梁歌日度瑞祝砂纸折杨柳听窗同一律投匦团司无损于消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