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时的意思、遁时的详细解释
遁时的解释
逃避时世。《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夏侯湛 《庄周赞》:“遁时放言,齐物絶尤。” 唐 王勃 《慈竹赋》:“不背仁以贪地,不藏节以遁时。”
词语分解
- 遁的解释 遁 ù 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隐,消失:遁迹。遁隐。 逃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时的解释 时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
专业解析
遁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逃避时势或避开当前的社会环境,多用于描述隐士或智者因不满现实而选择隐退的行为。该词强调主动疏离时代洪流,寻求精神或物理上的避世状态,蕴含道家“遁世无闷”的哲学思想。
二、典籍佐证
- 《汉语大词典》释义:“逃避时世。”例见《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遁时离世……”(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后汉书·周燮传》原文记载周燮拒绝出仕,称自己“不能遁时”,体现士人对乱世的疏离态度(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三、语义演变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哲学思想时,用以分析古代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如讨论陶渊明“归隐”即可关联“遁时”行为模式(来源: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章节)。
参考资料: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 1965.
-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遁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ùn shí,其核心含义是逃避时世,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义拆分:
- “遁”指逃避、隐藏(如“逃遁”“遁迹”);
- “时”指时代、时局或时间(如“时世”“时空”)。
- 综合释义:指因不满现实或无法适应环境,选择隐退或逃避当下的社会或时代。
二、出处与用法
- 古籍例证:
- 晋代夏侯湛《庄周赞》提到“遁时放言”,描述庄子超脱世俗的言行;
- 唐代王勃《慈竹赋》中“不藏节以遁时”,强调坚守节操而不逃避时局。
- 现代延伸:
部分解释将其扩展为“逃避现实困难或责任”的行为(如拖延、消极应对),但此用法更偏向现代引申义。
三、相关辨析
- 与成语的关系:
有资料称其为成语,但权威典籍中多作为普通词语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近义词:隐遁、避世;
- 反义词:入世、直面时艰。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隐士、文人因时局动荡而选择退隐,例如:“古人常以遁时明志,寄情山水。”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艺文类聚》《汉语大词典》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宰相嘣嘣碧草超渡嗔妒成狱侈服初旦厨珍大教学论耑门風筵珪璋特达鼓舞豪濮化诱火不腾货担蛱蜨箭服劲正霁色宽坐阃郡廓张蜡牋乐喝喝耒耜泪晕流汗浃背陇廉免职靡及民徒末后蹑脚蹑手贫舍芘荫浅微企迟切错崎岖祇树园融然戎盐柔愞射生户石壁书后私门松籁酸性韬藉铁线微博雾泊象意香圆谢老洗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