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时的意思、遁时的详细解释
遁时的解释
逃避时世。《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夏侯湛 《庄周赞》:“遁时放言,齐物絶尤。” 唐 王勃 《慈竹赋》:“不背仁以贪地,不藏节以遁时。”
词语分解
- 遁的解释 遁 ù 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隐,消失:遁迹。遁隐。 逃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时的解释 时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
网络扩展解释
“遁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ùn shí,其核心含义是逃避时世,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义拆分:
- “遁”指逃避、隐藏(如“逃遁”“遁迹”);
- “时”指时代、时局或时间(如“时世”“时空”)。
- 综合释义:指因不满现实或无法适应环境,选择隐退或逃避当下的社会或时代。
二、出处与用法
- 古籍例证:
- 晋代夏侯湛《庄周赞》提到“遁时放言”,描述庄子超脱世俗的言行;
- 唐代王勃《慈竹赋》中“不藏节以遁时”,强调坚守节操而不逃避时局。
- 现代延伸:
部分解释将其扩展为“逃避现实困难或责任”的行为(如拖延、消极应对),但此用法更偏向现代引申义。
三、相关辨析
- 与成语的关系:
有资料称其为成语,但权威典籍中多作为普通词语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近义词:隐遁、避世;
- 反义词:入世、直面时艰。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隐士、文人因时局动荡而选择退隐,例如:“古人常以遁时明志,寄情山水。”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艺文类聚》《汉语大词典》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遁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遁时》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避免或逃避时间的流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试图逃避现实,懒散或拒绝面对现实问题。因此,它通常用来表达人们对时间的浪费或逃避责任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遁时》的部首是辶(辵)和日。辶(辵)表示“走”,日表示“太阳”。它的拆分部首有7画。
来源和繁体:
《遁时》在古代汉语中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这个词来源于朱熹的文集《涉江采芙蓉》。繁体字是「遁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特别是在篆书和隶书时期,「遁時」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现代的简化字写法已经取代了许多传统的汉字写法,在现代常用字中,「遁時」的写法是最普遍的形式。
例句:
1. 他总是沉湎于游戏,对学业漠不关心,真是遁时的表现。
2. 她为了逃避痛苦的回忆,常常遁时于工作中。
3. 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遁时,而是应该主动面对并解决。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 相关组词:遁入、遁世、时光、时间、逃避、走开
- 近义词:逃遁、躲避、逃避、闪躲
- 反义词:面对、直面、迎接、承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