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芘荫的意思、芘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芘荫的解释

(1).芘,通“ 庇 ”。遮蔽。 明 李东阳 《学士柏》诗:“芘荫长留六月阴,盘迴直与孤云上。”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官树》:“自 孝宽 临州,乃勒部内,当堠处植槐树代之,既免修復,行旅又得芘荫。”

(2).芘,通“ 庇 ”。庇护;包庇。 清 黄钧宰 《金壶遯墨·奇女子》:“前途关卡多,仰藉大力芘荫。” 黄侃 《哀贫民》:“由今观之,殆实以芘荫富民而讳其所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芘荫(拼音:pí yì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于现代汉语口语,但在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其踪迹。其核心含义指遮蔽、庇护,多用于比喻尊长对晚辈、强者对弱者的保护或荫庇。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用法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遮蔽庇护(本义)

    指树木枝叶形成的荫蔽,引申为提供保护或依靠。

    例:古时臣子常言“仰赖陛下芘荫”,即祈求君主庇护。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卷第11页。

  2. 尊长对晚辈的庇佑(引申义)

    强调血缘或伦理关系中长辈对后代的照顾与扶持。

    例:“子孙赖先祖芘荫,方得安居乐业。”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203页。


二、语源与字形演变


三、文化内涵与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芘荫”承载着宗法社会的伦理观念: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现多见于:

  1. 历史文献研究:如分析古代奏疏、家族文书中的庇护关系。
  2. 文学创作:用于营造古典语境或强调传统伦理关系。

    例:鲁迅《故事新编》中借用古语以讽喻现实。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8页。


参考文献权威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3. 台湾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在线版),“芘”字释义. 访问链接(注:为台湾地区官方学术网站,内容权威)。

网络扩展解释

“芘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í yīn(注音符号:ㄆㄧˊ ㄧㄣ),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遮蔽
    这里的“芘”通“庇”,指物体或自然现象对某物的遮盖、保护。例如树木枝叶形成的阴影遮蔽阳光,或屋檐遮挡风雨等场景。

  2. 庇护/包庇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保护、包庇,既可指正当的庇护(如长辈对晚辈的照顾),也可含贬义(如对错误行为的包庇)。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悲酷迸击边尘不惊表叔比坿不经事炒聒抄没超前绝后串供春至躭味倒地邓邓呆呆點紙雕弱抵面丁粮趸批二二忽忽二者必居其一过不去后进领袖火林山剪子交冲汲道界破机械手客岁抠搜快事榴颗卵囊梦熊鸟俗蹒行烹煮潜亏千里之隄,溃于蚁穴浅伪起牀切除轻资权人任黎傛傛沈恨神魂荡扬手功双重人格熟顾搜刮体范统天历土稚帷幕不修諴孚细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