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迷真的意思、迷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迷真的解释

(1).犹乱真。 唐 韦应物 《咏徐正字画青蝇》:“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参见“ 乱真 ”。

(2).迷失真性。 唐 吕岩 《敲爻歌》:“如鼎沸,永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迷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具有哲学和日常生活的双重语境:


一、字面义解析

  1. “迷”的本义

    指迷惑、分辨不清,如《说文解字》释“迷”为“惑也”,即失去方向或判断力。

  2. “真”的本义

    指真实、本质,如《庄子·秋水》中“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强调事物本原状态。

二、核心含义

“迷真”指因迷惑而背离真相或本质,常见于以下场景: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迷真:迷惑真性;迷失本真。”

    引用参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0年,第10卷,第128页。

    官网链接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直接收录“迷真”,但分别定义:

    • 迷: “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 真: “真实;本性”。

      引用参考: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03页、第1642页。

      官网介绍

  3. 佛学典籍《佛学大辞典》:

    “迷真:谓众生迷惑,不达真理实相。”

    引用参考:丁福保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重印版。


四、应用示例


“迷真”强调因迷惑而偏离事物本质,兼具哲学深度与生活智慧。其释义需结合语境,尤在传统文化中具重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迷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乱真
    指事物逼真到难以辨别真假的程度,常用于艺术领域。例如唐代韦应物在《咏徐正字画青蝇》中描述画作中的青蝇“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赞叹画家技艺高超,以假乱真。

  2. 迷失真性
    指人失去本真或对真理的认知,带有哲学或宗教色彩。如唐代吕岩《敲爻歌》中“失道迷真业所根”,强调因偏离正道而丧失真性。


二、延伸解析


三、注意事项

部分网络释义(如“成语:迷失真理”)存在表述偏差,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典籍中的定义。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汉典》或唐代诗文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霸柄碧筹蔽锢剥极则复不称乘轩穿复獃相地络飞炬伏祭负讥俯纳高仓健孤客寒居河女曲还魂悔过自责鴶鸲积存桀解吉屦羁苦戟指嚼舌局蠼劳逸结合尥铞儿料田历精为治令才緑衣使者蛮利眇视男口軿臻扑杀此獠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清漆清悫七友全免确颅屈佐人才出众伞兵烧夷深尤是非得失实坯坯誓同生死双缠双管齐下肆谈夙沙陶阮条几颓堑兔丝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