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污吏”。亦作“汚吏”。贪污受贿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赵岐 注:“污吏,贪吏也。”《商君书·慎法》:“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姦险。”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汚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三章:“捻子把大狱烧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粮的,*********污吏的,全都放了。”
“汙吏”是“污吏”的异体字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指贪污受贿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行为腐败的官员,常与“贪官”连用为“贪官污吏”。拼音为wū lì,注音符号为ㄨ ㄌㄧˋ。
文献出处
现代用法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形容官吏的腐败行为。当代也用于批评公职人员的贪污现象,但更常用“贪官”“腐败官员”等表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中国法制史》等文献。
《汙吏》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腐败的官员。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汙”和“吏”。下面对这两个字进行拆分、解释和相关用法的介绍。
“汙”字由“氵”(水的偏旁)和“亏”组成,是一个形声字,其中“氵”表示与水有关,而“亏”则是表示不光彩、卑鄙的意思。这个字的繁体写法是“污”,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以是“汙”或“污”,都具有相同的意思。
例句:“他收受贿赂,败坏了官府的形象,被人称为汙吏。”
“吏”字由“口”和“吏”组成,也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基本意思是指官员,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官员。
例句:“这位吏治严明,一直以来都受到百姓的称赞。”
与“汙吏”相关的组词有:“汙吏罪”,指腐败的官员所犯下的罪行;“汙吏成群”,形容一些地方上充斥着腐败官员的现象。
与“汙吏”意思相近的词有:“贪官”、“腐败分子”等;与其意思相反的词有:“廉洁公仆”、“清廉官员”等。
总结来说,“汙吏”是指腐败的官员,这个词的来源与汉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密切相关。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以是“汙”或“污”,而今天则一般使用“污”字。同时,汙吏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
北边不吝珠玉布艺赤鸡吹苓除权攒三集五摧陷稻麦叨忝滴沥二十四韵分佃風風韻韻風急浪高赶麪杖国谟还心耗屈匠伯讦犯金鹿谨饰迥立韲器莙荙菜距跳溃流喟然长叹郎吏冽香麟角凤嘴洛阳耆英会毛烘烘没陈面商妙能密谂趴伏攀云皮弁草七级芙蓉琼章区囿呻恫射影含沙事化世俗水米无干书尾竦异酸声韬光养晦啼哭郎君唾盂威纡稳获洿染小圈子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