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官府。 汉 班固 《 * 通·封公侯》:“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故列土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设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设置官府”,多用于历史或政治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设府”指在特定区域建立官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该词强调政权或行政组织的设立过程,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白虎通·封公侯》中提到:“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说明设立官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民众。
汉代班固在《白虎通·封公侯》中最早使用该词,原文为:“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通过设立官府机构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理念。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原文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用例,可参考《白虎通》相关研究或《汉书》等史书资料。
设府是指在某地设立地方行政府或政权。
设府的部首是广(床字旁),总共有8笔。
设府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是由“设”和“府”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设府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设府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字体形态上有所差异。在篆书和隶书时期,设府的字形与现代字体稍有不同。
1.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地区,政府决定设府于此。
2. 设府后,该地方的经济迅速发展。
根据设府的部分释义,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设立、设立制度、设立办法、设法、设备、设施等。
成立、建立、建设、创办、创设等。
撤销、废止、废除、解散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