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竹的意思、方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竹的解释

竹之一种。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径一至四厘米,质坚。我国 华东 和 华南 地区均有栽培。可供观赏,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晋 戴凯之 《续竹谱》:“方竹生 岭 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竹之异品》:“ 武陵 桃源山 有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坚劲可以为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紫峯 与客观方竹。客戏曰:‘世有方竹无方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是禾本科寒竹属植物,其名称来源于《中国植物志》中对其茎秆形态的精准描述。该竹种因茎秆横截面呈独特的四棱形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观赏竹种。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方竹指"茎秆呈四棱形的竹类植物,多栽培作观赏用"。《辞海》补充说明其"节部隆起,常具刺状气生根,叶片披针形"。这种形态特征在《中国竹类图志》中通过手绘解剖图得到详尽展示。

二、形态特征 方竹茎秆高度可达3-8米,直径1-4厘米,幼秆表面密被小刺毛,成熟后脱落显黄绿色。《中国植物志》记载其最显著特征为"秆环隆起呈脊状,箨环初时具棕色刺毛"。花序结构在《禾本科植物分类学》中被描述为"假花序具2-5枚小穗,颖片3-5片"。

三、文化象征 《竹谱详录》记载方竹自宋代起就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其方正的形态被赋予"行方智圆"的哲学内涵。清代《广群芳谱》特别提及方竹杖作为士大夫阶层的身份象征,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华竹文化通论》中有专题论述。

四、应用价值 根据《中国竹工艺》记载,方竹秆可制作手杖、笔筒等工艺品,其竹材密度达0.68g/cm³,抗弯强度超过80MPa。《园林植物图鉴》推荐其在江南园林中作点景植物,其耐寒性可承受-8℃低温。现代研究显示其竹叶黄酮含量达2.3%,具有开发潜力(《经济植物学报》2019)。

网络扩展解释

方竹是一种独特的竹子品种,其名称来源于其茎干的方形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形态特征

方竹学名为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属禾本科寒竹属植物。其核心特点包括:

  1. 茎干:呈钝圆四棱形(接近方形),高3-8米,直径1-4厘米,幼时密被黄褐色小刺毛。
  2. 气生根:竿中部以下环列短而下弯的刺状气生根。
  3. 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29厘米,叶面光滑,叶背初生柔毛。

二、分布与栽培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东(江苏、安徽、浙江)和华南地区(广西),日本也有分布,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三、用途

  1. 实用价值:古人多用于制作手杖,因其质地坚硬且方形茎干握持稳固。
  2. 食用价值:笋肉丰美,可供食用。

四、文化象征

方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品行高尚、不屈不挠”,因其外形方正且四季常青。古诗亦有“变似南方竹节弓”等描述。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信息,中的详细形态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昂仰八慈辨离餔啜哺鸡憯断充诎触景伤心赐福大阍痶痪冻凌法玛冯郞甘得鲠怅雚觔冠子故关哈哈镜哈密好高鹜远鹤树黄门省驩逸艰地辑和警唱巾帼英雄决浮云距今居仁由义距踊开钱开仗口吃诗老东人类成累世溜门子六时榴子礼则茫昧呒没门徒鸣岐凤敏谐片鳞半爪贫丁穷厮撒诈捣虚诗坛祭酒説不尽夙兴邰弃王字鲤猥碎违心之言窝窝瘪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