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举的意思、杜举的详细解释
杜举的解释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 荀盈 )卒, 平公 饮酒、击钟。宰夫 杜蒉 责以大臣丧日,不应举乐。 平公 引过自责,饮酒示罚, 杜蒉 洗而扬觶。 平公 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以戒后世。事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称享宴礼毕而举杯为杜举,表明此杯乃昔者 杜蒉 之所举。 唐 裴度 《黄目樽赋》:“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三:“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
词语分解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
网络扩展解释
“杜举”是一个源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其含义和演变可结合文献记载及文化背景分为以下几点:
一、词义来源与典故
“杜举”源于《礼记·檀弓下》记载的故事:晋国大夫知悼子(荀盈)去世后,晋平公在丧日饮酒击钟作乐。宰夫杜蒉(或作屠蒉)以大臣丧期不应举乐为由劝谏,平公引咎自责,并罚酒示戒。事后平公要求保留此杯,警示后人勿忘此礼。这一行为被后世称为“杜举”,特指宴饮结束时举杯的仪式,以纪念杜蒉的谏言。
二、礼仪演变与含义
- 行为象征:古人宴饮时,祝酒辞后需高举酒杯(称“扬觯”)再饮,以示敬意或接受劝导。这一动作逐渐演变为“杜举”,表达对敬酒者的尊重。
- 安全示意:部分记载提到,举杯时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展示腰间未藏武器,体现友好之意。
三、文献记载差异
《礼记》与《左传》对此事的描述略有出入:前者称主角为杜蒉,涉及晋平公、师旷等;后者记载为屠蒉,涉及晋侯、工和嬖叔,但核心情节一致。
四、文学引用
后世文人常以“杜举”入诗,如苏轼“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清人钱谦益“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均借典故强调礼法或自省。
“杜举”既是古代礼仪的具象化表达,也承载着劝谏与自省的文化内涵,其演变反映了中华酒礼的深层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举》是一个中文词语,它的意思是“限制、阻止、抑制”。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相关的意义;第二个部首是举,表示举起、提起的意义。《杜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用法,当时的写法较为复杂,与现代汉字有些许区别。
《杜举》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代汉字的写法相对繁琐,需要一些笔画组合。关于《杜举》的写法,在古代有一种写法是由十个笔画组成的,其中有部分笔画是相同的,但整体而言,比现代的简洁许多。
以下是一个关于《杜举》的例句:
他的勇气和决心,杜举了他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一些与《杜举》相关的词汇有:限制、禁止、阻碍。这些词都表达了一种类似的含义,可以用来替换《杜举》来表达相似的概念。
相对的,与《杜举》相反的意思可以用“放开、促进、鼓励”等词汇来表达。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你对《杜举》这个词的查询。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草诏出上窜流遳子殚残刀砺打牙祭电泡冻死伐交负俎感忾赶嘴归案贾马环圆哗笑火逝简截剪鲸简僻角手积金累玉劲道矜絜窘戮菌类鞠问课头崆巄寇窃擸唆梨膏糖陋鄙卵白鸾飘凤泊民爵泥沟匿户牛心拐孤彯然青龙寺穷戹软绢散侯侍御师水肺水仙花私用陶侃之僻提按田浍渟膏通津晚熟未齿巍巾物化汙镘象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