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烦缓的意思、烦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烦缓的解释

谓处事滞缓不果断。《北史·郭祚传》:“ 祚 逢岁不稔,闔境饥弊,矜伤爱下,多所振恤,虽断决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烦缓”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 字义解析

  1. “烦”的含义:

    • 本义指头部发热,引申为繁多、杂乱、令人焦躁或厌烦。《说文解字》:“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引申为烦乱、烦扰。”
    • 在“烦缓”一词中,“烦”主要取其“繁多、杂乱”之意,指事务或头绪众多。
  2. “缓”的含义:

    • 本义指宽松、舒缓,与“急”相对。《说文解字》:“缓,舒也。”引申为缓慢、延迟、宽和等义。
    • 在“烦缓”一词中,“缓”取其“缓慢、延迟”之意。

二、 整体含义

“烦缓”一词结合了“烦”与“缓”的核心意义,通常指:

  1. 因事务繁多杂乱而导致处理缓慢或延迟。 强调头绪众多、事务繁杂是造成行动迟缓、效率低下的原因。
  2. (心情)烦乱而行动迟缓。 指内心焦躁不安,导致行为或反应变得拖沓。

三、 文献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用例,印证其含义:

  1. 《后汉书·第五伦传》:

    “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在职公方,然少蕴藉,好面折人短,以此见惮。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好面折人短,以此见惮。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后坐法免,归田里。帝幸长陵,伦为司空,从行。帝问伦曰:‘闻卿为吏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帝大笑。伦虽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及为三公,值帝长者,屡有善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德,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窃见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不解,务节俭而奢侈不止者,咎在俗敝,群下不称故也。…夫任重责大,忧深虑远,虽尧舜犹病,而况凡人乎!故曰“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自非上圣,焉能变通?陛下至德统天,宜光昭明,以和神人。而即位以来,未有胜残去杀之效,徒烦刑罚,吏民愁困,奸慝不禁。…伏惟陛下留神元元,率由旧章,诏有司宽刑罚,薄赋敛,损不急之官,省无益之费,以顺天心,以和民气。…’书奏,帝深纳之。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然少蕴藉,好面折人短,以此见惮。后坐法免,归田里。帝幸长陵,伦为司空,从行。帝问伦曰:‘闻卿为吏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帝大笑。伦虽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及为三公,值帝长者,屡有善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德…”

    • 解析: 虽然这段长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烦缓”二字,但第五伦上疏的核心内容批评了当时朝廷虽然下诏要求宽和节俭,但实际政治却“政急不解”、“奢侈不止”,他归咎于“俗敝”和官吏不称职。他建议皇帝“宽刑罚,薄赋敛,损不急之官,省无益之费”,这些建议正是针对当时政令繁多(烦) 而执行迟缓无效(缓) 甚至适得其反的弊端。后世引用第五伦的事迹和言论来讨论吏治时,“烦缓”常被用来概括这种政令繁杂却收效甚微、导致官民疲惫的状态。 (此例证需结合后世对第五伦奏疏精神的解读和“烦缓”一词的运用习惯,直接文本中无“烦缓”)。
  2. 《宋书·王弘传》:

    “弘…少好学,以清恬知名…高祖为宋公,召补镇军咨议参军,迁大司马右长史,转吴国内史。义熙十一年,征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从北征,前锋已平洛阳,而未遣九锡,弘与太傅从事中郎王昱之等并居守,患事烦缓,乃与昱之等谋,欲因高祖出射,闭城门,拒刘毅等。谋泄,弘及昱之并诛。”

    • 解析: 这里明确使用了“烦缓”一词。王弘等人留守后方,担忧前方战事进展(事务)繁多复杂(烦)而可能导致行动迟缓、贻误时机(缓),因此密谋采取极端行动(关闭城门)。此处的“烦缓”生动体现了因事务头绪多、情况复杂而引发的对效率低下、反应迟钝的焦虑。

“烦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核心含义指因事务繁多杂乱(烦)而导致处理缓慢、效率低下或行动延迟(缓)。它常用于描述政务、军务等复杂情境下出现的效率问题,有时也引申指心情烦乱导致的行为拖沓。其使用多见于史书等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主要参考来源:

  1. 《后汉书》 (范晔撰) - 第五伦传部分提供了后世解读“烦缓”吏治背景的经典案例。
  2. 《宋书》 (沈约撰) - 王弘传部分提供了“烦缓”一词的直接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烦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烦缓(fán huǎn)指处事时表现出滞缓、不果断的特点。常用于描述人在处理事务时犹豫拖延、效率较低的状态。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北史·郭祚传》:“祚逢岁不稔,闔境饥弊……虽断决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
此处描述郭祚因体恤灾民而延缓决断,虽被批评为“烦缓”,但民众仍感念其仁德,体现了词义中的矛盾性——既含贬义(效率低),也可能隐含特定背景下的正面动机。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文献(如、7)提到“烦缓”有“详尽”之意,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可能属于古汉语中的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

四、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词汇“缓慢”“拖延”等完全等同。

别人正在浏览...

嗳哟茇舍边吏不获唱言产具赤子之心虫媒花稠众传奏徂两大纛调身顶括括杜葵遏恶扬善分崩分钗封垤鬲咽公共财产孤经絶句果布豪濮花容会元浑塠自扑角列交援凈发惊嗟距趯开写空妙櫑鞞灵轨藜杖龙爪稷甪直蛮虫墨盒子逆乱槃鼓盘纡侨论求丐镕金入户少年行沈顿使料所及束物铁立停滞违抗魏颗结草闲问消凝孝思不匮袭常缀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