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信宽厚;明察宽大。《左传·隐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宋 曾巩 《韩晋卿莫君陈刑部郎中制》:“夫惟篤於明恕,可以副朕钦恤之心。” 明 李东阳 《姜贞庵传》:“迁 南京 刑部郎中,讞鞫明恕。”
“明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结合了“明”与“恕”两字的特性,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明”指明察事理、辨明真相;“恕”指宽容谅解、宽厚待人。两者结合后,“明恕”表示在明晰事理的基础上,以宽容态度对待他人过错或矛盾,强调理性与同理心的平衡。
延伸解释
常用于描述处理人际关系、纠纷或治理中理性与宽容并重的态度,如古代司法强调“明恕”以体现公正与仁德(、)。
总结来看,“明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哲学,既有智慧的洞察,又包含道德的包容性。
明恕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明”和“恕”两个字组成。
“明”字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笔画数为八;“恕”字部首是心字旁,它的笔画数为十。
明恕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学说。其中,“明”表示明白、清楚的意思,“恕”表示宽容、原谅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明恕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明恕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大致上仍保持原有的意思。
1. 在面对错误时,我们应该怀着明恕之心,宽容对方的过失。
2.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要有明恕的态度,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明智、明理、以礼相待
宽宏大量、宽容、谅解
隐忍、固执、无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