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荆的意思、布荆的详细解释
布荆的解释
(1).布裙荆钗,古代贫家女子的服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2).借指贫女。《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牀。风流天子浑閒事,不道龙漦已伏殃。”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 荆的解释 荆 ī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
专业解析
"布荆"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均与古代女性的身份和服饰相关,体现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
指代平民之妻(谦称):
这是"布荆"最核心的含义。它源自"荆钗布裙"(或"布裙荆钗")的简缩,用以代指贫寒或普通人家妇女的装束,进而成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其核心在于强调妻子的朴素、勤劳、安于贫贱的品质。
- "荆":指荆条做的发钗,一种极其简陋的发饰。
- "布":指粗布做的裙子。
- 组合意义:合称"布荆"或"荆布",象征贫寒妇女的装束,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表示她虽不富贵但勤俭持家、品德高尚。例如:"家有布荆"、"拙荆"("拙"也是谦辞,与"荆"合用)都是对妻子的谦称。
-
指代粗劣的服饰(本义):
直接指用粗布做成的衣服和用荆条做成的发钗,形容极其朴素、简陋的穿着打扮。这层含义是其作为妻子谦称的来源基础。
权威性参考来源:
- 《列女传》等古籍: "荆钗布裙"作为品德高尚的贫寒妇女形象,常见于古代典籍记载和赞扬节妇烈女、贤妻良母的故事中。例如刘向《列女传》中描绘的贤德女性常具此特质(虽未必直接出现"布荆"一词,但形象是其文化源头)。
- 《荆钗记》等戏曲作品: 元代南戏《荆钗记》是体现此文化符号的经典作品。剧中主角钱玉莲拒绝富豪而选择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朋,歌颂了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美德,"荆钗"成为核心象征物。该剧流传广泛,深刻强化了"荆钗"(及"布荆")的文化内涵 。
- 《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权威辞书: 这些大型工具书均收录"荆钗布裙"词条,并明确解释其指贫家妇女的简朴装束,以及作为妻子谦称的用法。
- 古代诗文用例: 历代文人诗词中常有"荆钗"、"布裙"的意象,用以描绘村妇、贫女或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奢华的情操。
网络扩展解释
“布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服饰与借代含义
-
字面解释
指“布裙荆钗”,即古代贫寒女子所穿的粗布衣裙和荆条制成的发簪,象征简朴的生活状态。例如《桃花扇》中“布荆人,名自香”即用此意。
-
借代用法
引申为对贫家女子的代称,如《东周列国志》中“布荆一旦荐匡牀”即以“布荆”指代身份卑微的女性。
二、植物学含义
布荆(学名:Vitex negundo var. negundo)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具有以下特征:
- 形态:掌状复叶,小叶5片;花冠淡紫色,核果近球形。
- 分布:主要生长于中国长江以南及亚洲东南部,耐干旱、瘠薄。
- 用途:根和树干可入药,有止咳定喘、镇静退热功效,亦可作观赏植物。
补充说明
- 文学例句:如“裙布荆钗之妇”描述贫女形象,“遍布荆棘”中的“荆”则指荆棘植物,需注意区分。
- 注意:避免与“荆棘”(泛指带刺灌木)混淆,二者在语义和用途上差异显著。
别人正在浏览...
闇瞀嚣嚣报时辨谲编置不倒口长枕大衾大舫遁害放任飞奔废轶丰丰丰绩丰膳丰熟服词附骥枎疏格度鲠谅各执己见垢秽贯花弘裕后胤黄闲忽薄翦平己方酒饩隽豪峻密匡衞琅铛老山汉楞呵呵六玺鹿皮帽鸣蛇南内篇统平注普宴潜火轻利青蘦悛悔人亡政息三不惑死记硬背铁磁体讬物寓兴望风而走菀牧温伟碔砆混玉小题大做笑忻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