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法的意思、诗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法的解释

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杜 之诗法出 审言 ,句法出 庾信 ,但过之尔。 杜 之诗法, 韩 之文法也。” 宋 杨万里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况賡歌《风》《雅》《颂》,诗法在焉。” 郑逸梅 《南社社友事略·苏曼殊》:“三四句不从此着想,衡以诗法,也太疏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关于诗歌创作法则与技巧的统称,其核心内涵包含格律规范、意象经营和章法结构三方面。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诗法指"作诗的法则",既包含平仄、对仗、用韵等声韵要求,也涉及比兴、虚实、意境等艺术表现手法。

从历史发展看,诗法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演变:唐代以前以《文心雕龙》提出的"六义"(风、赋、比、兴、雅、颂)为基础;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出"别材别趣"说,强调"诗道亦在妙悟";至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发展出"神韵说",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创作境界。

现代诗学研究(参见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将诗法细化为四个维度:声律层面讲究平仄协调与节奏美感;语象层面要求意象凝练与意境营造;结构层面注重起承转合与虚实相生;修辞层面包含比喻、夸张、用典等表达技巧。这些创作规范既传承了《诗经》"赋比兴"的传统,又融合了历代诗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华诗词独特的审美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诗法”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重要概念,指诗歌创作的方法与规律。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诗法”即诗歌创作的核心法则,包括结构、修辞、意象运用等技巧,也涵盖对诗歌审美规律的总结。宋代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强调:“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指出杜甫的创作方法受前人影响但有所突破。

二、历史源流

  1. 唐宋时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兵法作喻:“少陵诗法如孙吴(强调章法),太白诗法如李广(主张自然)”,揭示了杜甫与李白不同的创作路径。
    杨万里提出“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主张通过实践体验获取灵感。

  2. 后世发展
    明清时期,海瑞在《注唐诗鼓吹序》中认为《诗经》已蕴含诗法,而郑逸梅在评苏曼殊作品时,曾以诗法标准指出其句法疏忽。

三、核心观点

四、实践争议

宋代后诗学界存在两种路线:

  1. 重技法:以江西诗派为代表,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具体方法。
  2. 主性灵:如严羽、杨万里等,认为诗法应服务于情感表达,不可过度拘泥。

以上内容综合自《后山诗话》《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完整论述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顿昂然挺立标徵逼汗草惨苦擦生生禅理臣僚伧儜出空玼瑕戴帽弹击导产丁折抵欺顿足失色咄嗟便办罚蔽烦缘飞鷰枸檵盥涤凾刃之地黄陈换日偷天呼儆活人书监牢棘科金缯括马礼失而求诸野里中陆九渊媒定面幂内耳尼童子奴书劈腿破晓轻流穷山竭泽雀生麴糵若之何杀菌烧焊深根蟠结琐结绹绞铁口退谷推极文礼我每匣儿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