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杜 之诗法出 审言 ,句法出 庾信 ,但过之尔。 杜 之诗法, 韩 之文法也。” 宋 杨万里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况賡歌《风》、《雅》、《颂》,诗法在焉。” 郑逸梅 《南社社友事略·苏曼殊》:“三四句不从此着想,衡以诗法,也太疏忽。”
“诗法”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重要概念,指诗歌创作的方法与规律。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诗法”即诗歌创作的核心法则,包括结构、修辞、意象运用等技巧,也涵盖对诗歌审美规律的总结。宋代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强调:“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指出杜甫的创作方法受前人影响但有所突破。
唐宋时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兵法作喻:“少陵诗法如孙吴(强调章法),太白诗法如李广(主张自然)”,揭示了杜甫与李白不同的创作路径。
杨万里提出“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主张通过实践体验获取灵感。
后世发展
明清时期,海瑞在《注唐诗鼓吹序》中认为《诗经》已蕴含诗法,而郑逸梅在评苏曼殊作品时,曾以诗法标准指出其句法疏忽。
宋代后诗学界存在两种路线:
以上内容综合自《后山诗话》《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完整论述可参考等来源。
诗法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的一套规范和技巧。它包括韵律、格律、韵脚等方面,用以给诗歌以声韵美、节奏感和整体的美感。
诗法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讠”、“又”、“从”和“心”四个部首。它总共有7个笔画。
“诗法”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由讠、又、从、心四个部首组成,意为以言辞的法则与章法来进行诗歌创作。
《诗法》这个词的繁体形式为《詩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诗法以篆书体的形式呈现,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都有规定的顺序和方式。
1. 他在诗法的运用上有独到的见解,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2. 这首诗的诗法工整,字字铿锵有力。
1. 诗人:诗的创作者。
2. 诗集:收集多首诗歌的集合。
3. 诗歌:用诗法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诗、创诗、制诗、写诗
散文、骈文、诗外之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