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江堰的意思、都江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江堰的解释

[Dujiang Weirs]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详细解释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北 岷江 中。古时曾在 都安县 境内,称为 都安堰 。 宋 元 后,相继修治,称 都江堰 。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战国 初, 蜀 相 开明 决 玉垒山 ,分引 岷江 水,以排除水患。 秦昭王 时, 蜀郡 太守 李冰 父子访察地形,因势利导,完成了 都江堰 的排灌水利工程。调济水量,用以灌溉 川 西平原土地, 蜀 郡由此变为殷富之区,号称“天府”。历代屡有扩建整修。建国后,经大力修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800馀万亩。参阅《史记·河渠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该工程以无坝引水为特征,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兼具防洪、灌溉、航运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从汉语释义角度,“都江堰”一词中“都”指汇聚之意,“江”指岷江,“堰”则为挡水低坝,整体含义可理解为“岷江上的分水枢纽”。据《辞海》解释,其名称源于宋代文献记载,因工程位于古都安县境内,且以堰引水而得名。

该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鱼嘴分水堤根据岷江弯道环流原理实现四六分水(冬夏比例自动调节),飞沙堰利用离心力排沙,宝瓶口通过人工开凿的玉垒山缺口精准控制进水量。这些设计至今仍保持原始形态运行,灌溉面积达千万亩。

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持续使用2200余年的历史,印证了《华阳国志》所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生态价值。水利专家黄万里在《中国水利史》中评价其为“系统工程的鼻祖”。

网络扩展解释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的岷江上,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都江堰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且持续使用的大型无坝引水枢纽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部分组成。它通过科学设计,将岷江水分流为内江和外江,兼具灌溉、防洪、水运等功能,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

二、历史背景

三、核心功能

  1. 灌溉:灌溉面积从最初的20万公顷扩展至现今的1130万亩,覆盖四川7市40县。
  2. 防洪:通过鱼嘴分洪、飞沙堰排沙,有效调节岷江水量,减少洪涝灾害。
  3. 生态与综合效益:以无坝引水实现人、水、地和谐,兼具城市供水、发电、旅游等功能。

四、文化与科技价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4、5、10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眼珠子保暖鲍人蔽扞不咸不淡参解谶步持拔吃肥丢瘦侈奢冲破舂人出臆璀烂寸草荡检踰闲诞喜點缺砥德斗蜗角佛生日负咎鴚鹅狗彘不食汝余光昭固色豪濮鹤补朝服欢叫回神,回神儿郊见骄倨疾便具告军副举要开坼劳劳露撒冒遁目不苟视逆鳞骞崩青石逑匹权知讪上声家身微言轻食櫑书命碎米胎仙陶钧恬然自得统一体瓦瓯乌蛮髻无征习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