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otter's wheel]∶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
(2) [educate and train talents]∶比喻培育人材
亦作“ 陶均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指治理国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髮,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借指圣王。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指天地造化。《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羣贤,峨峨英雋。” 唐 杜甫 《瞿唐怀古》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於陶钧之上。 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迴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司马光 《和王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7).比喻陶冶、造就。《宋书·文帝纪》:“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鎔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羣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陶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陶钧原指制造陶器时使用的转轮,分为快轮和慢轮。这种工具通过旋转使陶土成型,是传统制陶工艺的核心器具。
培育人才或教化
如《盐铁论·遵道》中“转若陶钧”,比喻教育培养的过程如同陶轮塑形,强调循序渐进的引导。
治国之道或治理国家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提到“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将陶钧比作治国方略,强调统治者需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
权位与施展才能的途径
古代文献中亦用“陶钧”代指施展治国才能的职位或权力,如《旧唐书》中“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总结来看,“陶钧”从具体工具衍生出抽象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语中“器以载道”的思维特点。
《陶钧》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瓷器的精美和高质量。形容瓷器制作精良,工艺精湛。
《陶钧》由部首「钅」和部首「王」组成。部首「钅」是金属相关字的部首,也可以叫做「钧字旁」;部首「王」是与王宫、王位相关的字的部首。《陶钧》一共有13画。
《陶钧》在简体中文中出现较晚,起源于古代《诗经》中的一句诗「大车之秣,崔嵬琨琚」。当时的「崔嵬琨琚」是用来形容瓷器的美丽和高质量的。繁体中文中,《陶钧》的写法为「陶鈞」。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很多变化。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在古代写作「陶钧」的写法为「陶鈞」。这种写法更加接近繁体字的形式。
1. 这个陶瓷茶壶制作精美,真是一件陶钧之作。
2. 这个陶钧艺术作品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陶瓷、陶器、陶瓷艺术、陶艺、钧瓷、钧窑
精美、精湛、高质量、高超
粗糙、低质量、破旧、劣质
把手辈行边遽不独彩画草果城垛口吃饭痴心丑话垂拱仰成倒包电滚子递交地下采矿第一産业短辕车福田院格里历固件怀清湖嵌解溲军容科配岿望灵露遴选沦殂颅内压緑营卯酒冥豫牧羊哀话喃喃呐呐虐遇披草牵犬东门凄单弃卧全独如鼓琴瑟商飇赏异善瑞时隐时见俟次搜简溯风体取啼糚涂歌里咏问道武怒下濑船象贤显价纤艳孝恪消息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