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蔽捍 ”。1.屏障;屏藩。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故边民百战而中国恬卧者,以边郡为蔽扞也。”《后汉书·西域传·车师》:“ 北匈奴 呼衍王 率兵侵后部,帝以 车师 六国接近北虏,为 西域 蔽扞,乃令 敦煌 太守发六国兵……救之。”
(2).遮拦;护卫。《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汉 郑玄 笺:“王者之德乐贤知在位,则能为天下蔽捍、四表患难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 策 尝攻 祖郎 ,大为所围, 普 与一骑共蔽扞 策 。”《新唐书·忠义传上·常达》:“ 贵 忿,举笏击其面, 达 不为慑,亦拔刀逐之, 赵弘安 为蔽捍,乃免。”
“蔽扞”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屏障、屏藩
指地理或军事上的防护屏障。例如汉代文献《盐铁论·地广》提到边郡作为“蔽扞”,保护中原免受侵扰;《后汉书·西域传》中车师六国被称为“蔽扞”,意为阻挡北匈奴入侵西域的屏障。
遮拦、护卫
强调主动保护的行为。如《三国志·吴志·程普传》记载程普在战场上“蔽扞”孙策,即以身护卫;《新唐书·忠义传》中赵弘安为常达“蔽捍”,使其免遭伤害。
补充说明
抱痾标称别梦抄田螴蜳重唱祠墓蟷蜋打鱼登台點金成鐵點主風步风雨不改宫僚鹖鴠洪勋厚味荒陋浑窳见危授命节死解学井旟进退触篱禁障酒博士鸠聚蠲振郡课骏马换小妾隽茂峻言窠阙连业啰说白道马使拿粗挟细浅察七板子圻郊清靓亲卫球璜七字法容曳僧祇支十二肢帅示肃此台照桃僵李代梯己停停当当突破外祭诿误文从文苑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