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副的意思、军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副的解释

军中副将。《宋书·柳元景传》:“ 元景 方督义租,并上驴马,以为运粮之计,而 方平 信至, 元景 遣军副 柳元怙 简步骑二千,以赴 陕 急。”《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 元景 遣军副 柳元怙 将步骑二千救 安都 等,夜至, 魏 人不之知。” 胡三省 注:“一军之将谓之军主,副将谓之军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军队中的副职军官,是主将的辅助者或副手。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军副(jūn fù)

指军队中的副职指挥官,通常担任主将(如元帅、将军)的助手,协助处理军务、执行命令、监督军纪等。在军事体系中属于重要辅助角色。


二、字义分解

  1. 军(jūn):

    本义指军队、军事组织,引申为与战争、兵事相关的集体或职能。

  2. 副(fù):

    本义为“辅助”“次要的”,《说文解字》释为“判也”,即辅助主职者。在官职中特指副职、次官。


三、历史沿革与职能

“军副”作为职官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军事制度,如边郡屯军中的“军副”负责协助主将管理军务。唐代以后,该职多称“副使”或“节度副使”,职能包括:

例证:

《通典·职官》载:“节度使下有副使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总军务,协理戎机。”


四、文献例证

  1. 《后汉书·百官志》:

    “大将军营五部,每部校尉一人,军副一人。”

    (注:校尉为主将,军副为其副职。)

  2. 《宋史·职官志》:

    “都统制下置副都统制,即古之军副。”

    (宋代“副都统制”承袭古代军副职能。)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军副”词条,释义为“军中副将”。

    链接(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官网)

  2.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主编):

    详述历代副职军官制度,涵盖“军副”职能演变。

  3. 《通典·职官典》(杜佑撰):

    唐代典制文献,记载节度副使等职官体系。

    链接(中华经典古籍库)


六、小结

“军副”是古代军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副职角色,其核心职能为辅助主将、协理军务。该词反映了中国传统职官制度中“主副相协”的管理智慧,多见于汉唐至明清的史书与兵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考证,“军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jūn fù,指古代军队中的副将职位,即主将的副手。例如《宋书·柳元景传》记载“元景遣军副柳元怙简步骑二千”,此处“军副”即副将角色。

二、历史文献佐证

  1. 职能体现:在《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中,提到军副需辅助主将完成运粮、调兵等任务,如“元景遣军副柳元怙将步骑二千救安都等”。
  2. 职级关系: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明确“一军之将谓之军主,副将谓之军副”,说明军副与军主(主将)的上下级关系。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可泛指军队副职岗位,例如副指挥员或副官,但此用法多见于历史题材语境。

该词核心含义为“军中副职”,古代为具体官职,现代则多用于描述军事组织中的辅助性领导角色。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细节,可参考《宋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尺堰班敍别鹤弄鄙夭步舆猜虑槽钢超绝非凡成千成万谌摰耻惧迟悮纯熟瘁貌村艇大门岛洞打问地照端匹顿开多尔衮方祀孚信贯节故庐行商合明黄豆煌扈辉音斠改嗟食荆钗布裙锦衣玉食棘薪坎儿科地匡宋倰奟赁借吝悭龙化虎变凝冱筢子屏捍千酿谴呪卿家衢谣攘挠挼蓝散水花山意善志沈陨手教汰留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