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亏损坍圮。语出《诗·小雅·天保》:“如 南山 之寿,不騫不崩。”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香山 之壤久矣,楼亭騫崩,佛僧暴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黄泳 诵《诗》,能避騫崩之讳; 德兴 切韵,知辩四声之殊。”
“骞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iān bēng,其含义与用法可结合文献及权威解释归纳如下:
本义
指物体(如山体、建筑等)因亏损或损坏而坍塌崩坏。
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此处“骞”意为亏损、缺损,“崩”指崩塌,合指稳固的事物因损耗而倒塌。
引申义
比喻事物(如政权、组织、制度等)因内部问题或外部压力突然崩溃。例如形容企业破产、政权瓦解等。
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记》
“香山之壤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
此处描述寺庙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僧人无处安身,体现“骞崩”的本义。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
“黄泳诵《诗》,能避骞崩之讳。”
此处引用《诗经》的典故,强调对“骞崩”一词的避讳使用,侧面反映其负面含义。
骞(qiān)
古义为亏损、缺损,后引申为高峻貌(如“骞腾”),但在此词中保留原义。
崩(bēng)
指崩塌、崩溃,常用于描述自然或人为的垮塌现象。
二字组合强调“因缺损导致的坍塌”,既可用于具象事物,也可用于抽象概念。
部分资料(如)将其视为成语,但传统词典多归类为普通词语。实际使用中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等近义词混淆。
《骞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突然崩溃或瓦解的意思,多用于形容事物在高压力或负荷下不堪重负而迅速瓦解、崩溃的情况。
《骞崩》是由“马”、“山”、“口”、“幺”、“一”五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为23。
《骞崩》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其没有明确的古代来源。所以这个词并没有繁体字。
由于《骞崩》是现代汉字,所以在古时候并没有该字的写法。
1. 这条输水管道负荷过重,一经使用就骞崩了。
2. 经过长时间的疲劳工作,他的身体终于骞崩了。
衰骞、骞术、骞坠
崩溃、病倒、垮掉
坚强、稳定、持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