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翰的意思、邦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翰的解释

《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翰,干也。”后因以“邦翰”喻国家的中坚之臣。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五代相 韩 ,七叶侍 汉 ,及我圣朝,亦生邦翰。” 赵殿成 笺注:“《诗·大雅》:‘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萇 传:‘翰,榦也。’邦翰者,互文借用为邦家楨榦之臣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翰"是由"邦"与"翰"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属于汉语中较为罕见的文语词汇。从汉语构词法分析:

  1. 单字释义

    • 邦(bāng):《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如《周礼》"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中即用此本义。

    • 翰(hàn):《说文解字》解作"天鸡赤羽也",本指锦鸡羽毛,后引申为"文辞、书简",如《文选》"翰林鸟"注疏指代文采斐然之笔。

  2. 复合词义

    • 从语素组合角度,"邦"指国家层面,"翰"取文翰之义,组合后可解作"国家的文采菁华",常见于明清文献中特指国家级文翰典籍,如《四库全书总目》载"辑录邦翰"即指国家典藏文献。

    • 作为人名使用时,取"邦国栋梁,翰墨英才"的寄寓,明代《国朝献徵录》有"刘邦翰,字宪甫,工诗文"的记载。

  3. 现代语义

    •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仅保留在古籍及学术研究中。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现存有效语例不足10条,主要见于地方志书编纂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邦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词源与出处

“邦翰”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板》中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其中“翰”被毛传解释为“干”(即“骨干”)。后引申为“国家的中坚之臣”。

二、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 “邦”指国家,“翰”本义为长而硬的羽毛,后比喻为骨干、支柱。
    • 合称“邦翰”即指国家的栋梁之臣,强调其作为政权核心的重要性。
  2. 引申用法

    • 唐代王维在《京兆尹张公德政碑》中曾用“邦翰”赞美张公为圣朝的栋梁,进一步强化了其“国家重臣”的象征意义。

三、现代理解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形容政治家、领导者等核心人物,例如:“五代相韩,七叶侍汉,及我圣朝,亦生邦翰”(王维)。


注意:部分网页(如、7)对“邦翰”的解释存在偏差(如强调“文辞”),建议以权威古籍和词典释义为准。如需完整参考,可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鹇本始标呈草缨城险忡怅搭搭撒撒玳瑁筵打襇撢持吊尔郎当都头恩荣并济枋国锋犯覆军杀将覆信管隰贯匈关系说匮藏含风鲊行列寒室侯家后起汇族涧底松江壁骄扇羁程寄笺金篦刮目锦营花阵酒瓮饭囊葵花阔绰敛步离横蝼蝈緑蕙妙奥名教明明白白片假名千颦容止如痴如醉省却生长点十指仓水状元四膳讨袭帖子僮约兔册蜿绕限蔽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