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头的意思、都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头的解释

(1).军职名。都将的别称。 唐 末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 五代 沿之。 宋 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新唐书·兵志》:“ 僖宗 幸 蜀 ,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旧五代史·梁书·李重胤传》:“﹝ 重胤 ﹞率众来降。 太祖 素识之,拔用不次,署为先锋步军都头。”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 宋 军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每营设指挥使一员,其下为五都,每都马军设军使一员,副兵马使一员,步军设都头一员,副都头一员。”

(2).旧时称衙役、捕快头目。《水浒传》第四二回:“本县差下这两个都头,每日来勾取。管定了我们,不得转动。” 明 沉璟 《义侠记·征途》:“千里神交无一面,若见都头意自倾。”《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这 陶三爷 是 歷城县 里的都头,在本县红得了不得。”

(3).泛指头领,头脑。《西游记》第八6*九回:“他便是个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闯祸的个都头!你怎么惹他?”《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官船﹞结末又走个娇娇滴滴少年美貌的奶奶上来, 徐能 是个贪财好色的都头,不觉心窝发痒,眼睛里迸出火来。”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都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都头”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 唐宋军制中的武官称谓

唐宋时期“都”为军事编制单位,一都约百人。《新唐书·兵志》记载,唐代禁军设“都头”统领一都士兵,属低级军官职位。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指出,都头在厢军、乡兵中负责治安与剿匪,职权与当代县区级治安队长相近。

2. 古典文学中的职务指代

《水浒传》中武松、朱仝均任“都头”,职能涵盖缉捕盗贼、维护县治安全。此设定源于宋代地方武装制度,反映文学作品对历史职官体系的化用。

3. 语义扩展与方言留存

近代汉语中衍生出“领头人”的比喻义,如“这帮人的都头”。吴语区部分方言仍保留“都头”指代群体中权威者的用法,印证词汇在语言演变中的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都头”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随时代演变而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军事职位(唐宋时期)

  1. 唐代:都头最初为军队统帅的别称。唐僖宗时期,宦官田令孜招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每都由“都将”统领,也称“都头”。此时“都”为军事编制单位,一都约千人,都头相当于团级军官。
  2. 宋代:禁军中设都头、副都头,职位低于指挥使,属低级军官。例如《新唐书·兵志》记载,禁军编制中“都头”统领约百人。

二、地方治安职务

宋代州县衙役的捕快头目也被称为“都头”,类似现代刑警大队队长,负责缉捕罪犯。例如《水浒传》中武松曾任阳谷县都头,管辖十余名衙役,分班执行任务。

三、泛指头领或领导者

在文学作品中,“都头”常被引申为某一领域的头领或核心人物。例如《西游记》《警世通言》中,用“都头”代指闯祸的领头者或贪财好色的主谋。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记载与文学引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宋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镇逼打比句插翅难飞常梪忏悔骋才醇听擣衣迭垛衫迭韵儿郎法纲贩客犯垒费钱凤鷄风魔凫薻高挹跟班闺禁寒音荷润黄绫悔事混合物奖品贱敛贵出奸罔角鬭交私军甲俊逸勘误狂吠狴犴扩广苦行僧赉奬劳燕分飞连词连萼面拜民夫木遁男高音清漏鼽嚏却才忍耻含羞上映事急无君子算赋万指威蕤吴都无室乡人鲜耀写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