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容止的意思、容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容止的解释

[manners] 仪容举止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孝经·圣治》

爱妾曰非烟,姓 步氏,容止纤丽,弱不胜绮罗。——《清平山堂话本》

详细解释

(1).仪容举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汉 祢衡 《鹦鹉赋》:“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 湖南 观察使 李庾 之女6*奴,曰 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有时偏指举止。《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郑玄 注:“容止,犹动静。”有时亦偏指仪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华 ( 张华 )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2).允许栖止;收留。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孤逐女》:“妾三逐於乡,五逐於里,孤无父母,摈弃於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魏书·释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容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容止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人的仪容举止,包含外貌神态与行为风度两方面,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人物风仪的品评。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仪容举止

    指人的外貌、神态、动作与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仪容举止”,如《孝经·圣治》:“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强调仪态庄重合乎礼法。

    《世说新语·容止》篇专述魏晋名士的风姿,如“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体现时人对容止的审美标准。

  2. 威仪规范

    引申为符合礼制的庄重仪态,含教化意义。

    例证:

    《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命妇官染采……以为祭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以是文物容止。” 此处“容止”与礼制等级关联,强调社会规范。


二、文化内涵

  1. 儒家礼教体现

    容止被视为“礼”的外化,如《管子·弟子职》要求学子“颜色整齐,中心必式;进退周旋,容止庄敬”,将仪态与德行修养结合。

  2. 魏晋风度的核心

    六朝时期,“容止”成为品评人物的标准之一,如《世说新语》载潘岳“妙有姿容,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反映时人对风姿的推崇。


三、古籍用例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世说新语·容止》(中华书局校注本)
  3.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管子集校》(中华书局)
  5. 《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容止”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传统核心含义:仪容举止

  1. 基本释义
    指人的仪表、神态和行为规范,强调外在形态与内在修养的统一。该义项源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周旋可则,容止可观”,意为举止得体、仪态端庄。

  2. 古代典籍应用

    • 《魏书》以“容止独秀”形容僧人出众的仪态。
    • 容止格言中具体化为“面必净,发必理,头容正,肩容平”等行为准则,体现儒家对君子风范的要求。

二、引申含义:宽容与克制

部分文献(如、2)提到“容止”可解作“容忍过错并停止责备”,但此用法较少见且多与现代解释相关。例如:

三、使用场景对比

含义类型 适用场景 权威性来源
仪容举止 古文解读、姓名学(如人名“容止”) 汉典、《左传》
宽容与停止争执 现代口语或特定语境劝诫 查字典

建议优先采用“仪容举止”这一传统释义,若在近现代文本中遇到其他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魏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碧带闭门却扫不道的惨惕蝉鸣黍宸州迟疑踹街马川阜炊粱跨衞大篇灯红酒绿断纹琴顿足搥胸茷茷范准凤眼窗腐恶冠冕堂皇关由寒饿衡计昏札货担货柜奸本交通沟骄骧可道愦眊阃正赖皮狗两司连篇累帙龙台漫淹没没靡迤内身凝闭排遍蟠桃嘉会蒲陶黔娄启明起葶人神共愤乳臭未乾三版商颷呻唤蛇鱓瘦子夙禀泰台土栗王魁未暇闱姓兀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