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涧底松的意思、涧底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涧底松的解释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宋 苏辙 《徐孺亭》诗:“ 徐君 鬱鬱涧底松, 陈君 落落堂上栋。”亦省作“ 涧松 ”。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宋 陆游 《涧松》诗:“涧松鬱鬱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涧底松”是一个源自古典诗词的意象,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生长在深涧底部的松树,因环境幽暗险峻,难以被外界发现。

  2. 比喻义
    象征德才兼备却地位卑微的人,尤其用于批判古代社会“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阶层固化现象。


二、文学典故与延伸

  1. 左思《咏史》的奠基
    晋代左思在《咏史八首·其二》中首创此意象,以“郁郁涧底松”对比“离离山上苗”,揭露门阀制度下寒门才子被压制的现实。

  2. 白居易的深化拓展
    唐代白居易在《涧底松》诗中进一步延伸,通过“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的对比(如“海底珊瑚”与“天上白榆”),强调人才选拔应突破出身偏见。

  3. 后世文人的化用
    宋代苏辙、陆游等均曾借“涧松”表达怀才不遇或讽喻时弊,如陆游《涧松》中“却是人间奈废兴”的慨叹。


三、核心思想

该意象凝聚了古代文人对社会公平的思考,批判了以出身论高下的制度,同时寄托了对“材”与“地”(才能与机遇)相匹配的理想追求。


如需了解具体诗作全文或不同诗人的创作背景,可参考《咏史八首》《白居易诗集》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涧底松》的意思

《涧底松》是一个描述山林间的松树的词语。涧底松常指生长在山涧之中的松树,形象描绘了它根深蒂固、顽强不屈的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涧(jiàn):水部,11画。

底(dǐ):广部,7画。

松(sōng):木部,7画。

来源

《涧底松》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生长在山涧底的松树的形象。

繁体

《涧底松》的繁体字为「澗底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涧底松」在古代常写作「澗底松」。

例句

1. 故乡涧底松,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挺拔而风采不减。

2. 他像涧底松一样,经受了无数次的风雨洗礼,仍然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

组词

涧谷、底牌、松软、松涛

近义词

峰顶松、山谷松、深山松

反义词

平地柳、稻田树、阳台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