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甫的意思、端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甫的解释

谓穿礼服,戴礼帽。端, 周 代礼服;甫,章甫, 周 代礼帽。语出《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明 唐顺之 《奉命分祀孔庙作》诗:“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用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端"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事物的一头"或"端正",引申为正直、庄重;"甫"原指古代男子美称,后衍生出"开始""大"等义项。二字组合后,词义侧重仪表庄重与德行兼备的特质,如《礼记·玉藻》载"端委甫笏",描述士大夫的端正仪态。

二、礼制专称 在古代冠礼制度中,端甫特指士人加冠时所用的玄端礼冠。《周礼·春官》记载:"掌王端甫之位",郑玄注"端甫者,玄冕也",可见其作为礼制器物的特殊地位。这种用法在《十三经注疏》中得到多次印证。

三、文人别号 宋元时期多用于文人雅号,取"端方大雅"之意。如元代儒学大家许衡字仲平,号端甫,其《鲁斋遗书》题跋中自述:"端者守正,甫者达变",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该用法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儒家类有明确记载。

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姓氏文化中。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现存端甫复姓人口不足千人,多分布在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区。

网络扩展解释

“端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端甫”由“端”和“甫”组成:

二、出处与引申

该词源自《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原指参与祭祀或朝会时庄重的服饰,后引申为对礼仪的重视或庄重场合的象征。例如明代唐顺之的诗句“端甫奉前规”便化用此意。

三、其他解释差异

部分资料(如)提到“端甫”指“头颈部的肌肤”,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主流文献均以《论语》为据,强调其礼仪服饰的含义。

四、用法示例

五、总结

“端甫”的核心意义与古代礼制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汉代注疏(来源:、3、5)。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毑安然白札子巴前算后边漕比肩接踵碧涟禀圣兵役制柄子长生不老賝贡踌躇满志春茶辞致大盟答谢颠播电力电沫斗柑匪石匪席诽怨锋犯风雨如磐赶热各肉儿各疼格五工农兵学员工资级别广泛衮遍荒燕交线戏寄付精神金鐀金诺极眼据杖款头厘剔蟊螟马帚缪节闹房剽杀疲羸平虚恰则遒人热度闰继双红名帖说情燧林铁掀通物霞色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