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先母的意思、先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先母的解释

[deceased mother] 亡母

揭晓先一夕,先母孺人,梦一老叟自门中入中庭。——明· 张宁《方洲杂言》

详细解释

(1).嫡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青 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先母,适妻也。 青 之适母。”

(2).称亡母。 明 张宁 《方洲杂言》:“揭晓先一夕,先母孺人,梦一老叟自门中入中庭,持笔如椽。” 清 杜濬 《送五舅归黄州》诗:“先母多兄弟,今看一舅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先母”是汉语中对已故母亲的尊称,其核心含义与使用规范如下: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先母”指已去世的母亲,其中“先”表示“已故的、逝去的”,体现对亡者的敬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现代汉语词典》介绍(注:具体词条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电子版)

  2. 词义辨析

    • 与“先父”对应:“先父”指已故父亲,“先母”专指母亲,二者均属正式书面语。
    • 区别于“家母”:“家母”是对他人谦称自己健在的母亲,不可混淆。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二、文化内涵

  1. 宗法礼制背景

    传统宗法制度强调“慎终追远”,子女需以敬语称呼亡亲,体现孝道伦理。

    来源:《礼记·祭义》:“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参考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礼记》原文

  2. 避讳文化

    古代避讳直称“死亡”,故以“先”字替代,如“先考”(亡父)、“先妣”(亡母)。“先母”属近现代规范用法。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三、现代使用规范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鲁迅《故乡》: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顺便将我母亲的棺木,迁回故乡去安葬先母。”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链接:鲁迅博物馆在线文库

  2. 《清史稿·列女传》:

    载有“先母抚孤守节”等表述,印证其历史用法。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1977年)。


五、语言演变考据

“先母”在明清文献中逐渐取代“先妣”(原特指亡母,后泛化),现代汉语以“先母”为通用词。

来源: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


使用提示:当代口语中更常用“我母亲去世了”等直白表述,而“先母”多用于书面或仪式性语境,需注意庄重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先母”是一个汉语称谓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现代常用义:对已故母亲的尊称

这一用法较为普遍,常见于书面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亡母的敬重。例如:

  1. 《儒林外史》第二回:“只因当年先母病中,在观音菩萨位下许的,如今也吃过十几年了。”
  2. 现代例句:“来到母亲的故乡,许佩琴致词时提及先母生前嘱咐她返乡寻根。”

二、古代特殊义:指嫡母(父亲的元配)

这一用法较为罕见,主要出现在古籍中。例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此处“先母”指卫青的嫡母。

使用注意

  1. 现代语境中,“先母”多指亡母,与“先父”形成对应。
  2. 在古籍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含义,避免混淆嫡母与亡母的用法。
  3. 同义词包括“先妣”“先慈”,但“先妣”更强调母亲已故的身份。

建议在当代使用中以“亡母”作为主要语义,若涉及古籍解读则需注意双重含义的辨析。

别人正在浏览...

鼇宫百星不如一月八经拔宅弊穴不姜颤儿哆嗦窗课刺喷磁滞荡佚德色斗目耳目昭彰非刑骨体还风还率恒春环屈护封瀸渍阶坡季瓜郡合酷热勒限良讯烈景列坐凌替六色钱俚巷龙鹏卖瓜叟迷愚淰跃镍币偶俪劈哩叭啦轻虑取巧图便忍铠任可襦带乳穉申破蛇子蛇孙似若四唐田游土瓜网膜蔚起汶上无儋石香帐衔命纤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