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说中的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 欧丝之野 在 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此无枝之三桑又见《北山经》、《大荒北经》。
(2).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 明 夏完淳 《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 越 , 武夷 太姥 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 清 顺治 二年(1645年), 南明 郑鸿逵 、 黄道周 、 张肯堂 等拥立 唐王 朱聿键 于 福州 即皇帝位抗 清 ,故云“三桑扶日月”。
“三桑”一词的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根据《山海经》记载,三桑是传说中的无枝神树,特征为:
建议需要学术引用时,优先参考《山海经》原始记载及权威注疏。对现代词典中的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三桑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三桑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三桑的意思是指一种植物,也称为桑树。桑植物多年生乔木,枝叶肥大丰茂,是蚕蛾的食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
三桑的第一个字,三,拆分部首为一,笔画为三。第二个字,桑,拆分部首为木,笔画为十一。
三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古代形态中,三字的写法有版本变化,但整体形状保持相似。桑字则源于古人观察树木形态和用木头做工的经验,形象地表达了桑树的特征。
在繁体字中,三字的写法为「叁」,桑字的写法保持不变。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三字的古代写法有许多版本,如「弎」、「叄」等。桑字的古代写法中,较常见的有「桒」以及字形相似的「槡」等。
1. 推心置腹,无桑无李。(形容亲密无间的友谊)
2. 蚕食桑叶,牧童独自眠。(描写农村生活情景)
与三桑相关的组词有:桑叶、桑蚕、桑蚕丝、桑树、桑葚等。
与三桑意义相近的词有:桑、桑树、桑葚等。
与三桑意义相反的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