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访的意思、钩访的详细解释
钩访的解释
亦作“钩访”。搜求察访。《宋史·道学传三·朱熹》:“ 熹 日鉤访民隐,接行境内。”《明史·曾樱传》:“请一切戒飭,罢钩访取赎诸陋习。”
词语分解
- 钩的解释 钩 (鈎) ō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 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
- 访的解释 访 (訪) ǎ 向人询问,调查:访求(探访寻求)。访员(记者)。搜奇访古。 探问,看望:访视。访问。访晤(探访会晤)。探亲访友。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钩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ōu fǎng,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字义分解
- 钩:原指弯曲的器具(如秤钩、鱼钩),引申为“用巧妙手法获取”。
- 访:本义为探问、调查(如访友、查访),强调主动探寻的行为。
二、基本含义
指通过巧妙的手法或策略进行深入调查、探求真相或解决问题。例如:
- 形容在取证或解谜时,运用智慧与技巧获取信息。
- 古代文献中多表示“搜求察访”,如《宋史》记载朱熹“日鉤访民隐”,指深入民间探查民情。
三、使用场景
- 历史语境:常用于描述官员或学者深入民间调查的行为(如《明史》中“罢钩访取赎”指停止搜求陋习)。
- 现代引申:可比喻通过巧妙方法解决问题,如案件侦查、学术研究或商业调研中灵活获取线索。
四、与近义词的差异
- “查访”:侧重直接调查,而“钩访”更强调方法的巧妙性。
- “探访”:多指普通探问,缺乏策略性含义。
五、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查阅《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及《明史·曾樱传》。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钩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钩访》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刁难、诘问别人。这个词形象地比喻对别人进行严厉的盘问和询问。
拆分部首和笔画
《钩访》的部首是金(jīn)和讠(yán),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钩访》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据记载,史书上有一位叫钩弗多罗的官员,他以严厉的盘问和诘问闻名于世,因此被后人称为“钩访”。这个成语由于形象生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
繁体
《钩访》的繁体字是「鈎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钩访》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没有发生变化。在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的表达方式,如「刁訪」等。
例句
他对下属进行了一番严厉的钩访,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压力。
组词
钩心斗角、钩心斗爱、钩心斗蚊、诘问、质询
近义词
审问、质疑、盘问
反义词
宽容、宽大、宽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