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尫尫”。指行不正。 汉 扬雄 《太玄·傒》:“上九,傒尫尫,天扑之顙。” 范望 注:“行不正称尫。”
“尪尪”是叠字用法,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本义
指行走姿势不正或骨骼弯曲的状态,源自“尪”字的本义“骨骼弯曲不正”。如《汉典》提到“尪尪(行不正)”,形容因身体残疾导致的步态异常。
引申义
可表示虚弱、孱弱的状态,与“尪”的引申义“瘦弱多病”相关。例如古医书中的“尪羸”一词,即形容瘦弱憔悴的病态。
用法特点
叠字“尪尪”在古籍中较少单独使用,多与其他词组合(如“尪伛”指树身弯曲),或通过上下文强调身体缺陷或病弱特征。
扩展参考:
尪尪是一个方言词,通常用于台湾地区,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或者言行呆萌可爱,有时也可以用来称呼小孩子。例如,我家的小宝贝真是个尪尪。
尪尪的部首是⺼(肉)和又(右),共有6个笔画。
尪尪这个词源不明,可能是台湾地区的方言词汇,具体的来源尚无考证。
尪尪的繁体字为瓤瓤。
在古代,尪尪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尪尪是一个方言词,其古代汉字写法并不常见。
1. 他的笑容真是尪尪的,每次看到都觉得很温暖。
2. 小明这个尪尪,居然想跳进池塘里追着鱼玩。
尪尪之间、尪尪可爱、尪尪模样
呆萌、可爱、天真、天真烂漫
成熟、严肃、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