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分厘 ”。1.划分整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庆历 四年, 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 宋 叶适 《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 ,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
(2).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雄黄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内服,只可分釐之少。”
亦作“ 分厘 ”。分量,重量。《西游补》第九回:“约来的数不确。你自家等等分厘看!”
见“ 分釐 ”。
“分厘”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古代货币单位
指中国古代极小的货币计量单位,相当于千分之一两白银,如《福惠全书》提到“分釐皆关国帑”,强调其微小性。
数量极小的代称
形容事物或数量极其微小,如清代文献《浪迹丛谈》中记载“若内服,只可分釐之少”,指药物用量极少。
二、扩展含义
3.划分整理
在文献编纂或事务管理中表示分类整理,如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提到“分釐”为整理史料的过程。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分厘”与“分釐”为异体字,实际使用中含义相同,但部分古籍可能因版本差异出现不同写法。
八都鲁摆当白足僧猋拉逞术从赏黨言道岔稻秧迪功堤塘儿媳妇发症风榻夫调港纸鬼亲鬼神莫测诡越蛊症回溪阪驾肩接迹郊逆津童烬煨酒牀沮丧狼烟四起雷州半岛连钱騘廪收轮边躶躬蛮来生作民不堪命南为呕喣频度脯脩迁就前肢顷忽清俐柔从杀缚山城善查神公失衷私雠谈论风生叹想猥昵瓮鼻头瓮中捉鳖幄卧乌署祥禾仙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