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内藏甲。《周礼·天官·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 郑玄 注:“潜服,若衷甲者。” 孙诒让 正义:“潜服,亦谓姦人隐密而袭戎服者。”一说深衣。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潜服》:“《閽人》:‘潜服贼器不入宫。’ 郑 注:‘潜服,若衷甲者。’ 颐煊 案:‘潜服’,深衣之属。”
“潜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潜服指“衣内藏甲”,即在外衣内隐藏铠甲或武器,常用于描述古代暗中携带兵器的行为。该词出自《周礼·天官·阍人》的记载:“潜服贼器,不入宫。”
部分学者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潜服”可能指“深衣”(古代一种连体长衣)。例如,清人洪颐煊在《读书丛录》中认为:“潜服,深衣之属。”但这一说法未成为主流。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原文及郑玄、孙诒让的注疏。
潜服(qián fú)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隐蔽或隐藏自己的行为和身份。这个词常用于描述秘密行动、卧底工作或隐藏************的情况。
潜服的部首是氵(三点水),总共有15个笔画。
潜服一词起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在战争中,士兵常常需要伪装自己,隐藏************以进行秘密行动。这种行为被称为“潜伏”或“潜行”,而潜伏时所穿的服装就被称为“潜服”。
潜服的繁体字为「潛服」。
在古代,潜服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为「潛伏」,其中的「服」字与现代相同,而「潛」则以「水」字旁加上「替」字形来表示。
1. 为了搜集情报,他选择潜服于敌对势力中。
2. 这个特工经过严密训练,擅长潜服行动。
潜服的相关词汇有:潜伏、潜行、潜入、潜藏、潜水。
潜服的近义词包括:秘密、隐蔽、伪装、隐藏。
潜服的反义词为公开、显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