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辄:就,总是。咎:罪过。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
谓做事往往获罪或受到责怪。咎,罪过,过失。 唐 韩愈 《进学解》:“跋前躓后,动輒得咎。”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今 伊川 、 晦菴 二先生,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弘,学非不粹,而动輒得咎,何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七:“过了这样久心惊肉跳的生活,动辄得咎,他的神经极度衰弱了。”
动辄得咎
释义:指人做事时稍有举动就会招致过失或责难,形容处境严苛,常因细微行为被挑剔或惩罚。
字义拆解
整体强调行为与结果间的敏感关联,即轻微行动即触发负面后果。
引申内涵
暗含环境严苛、规则僵化或上位者苛责的语境,如韩愈《进学解》所述“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反映个体在压力下的被动处境。
语源: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
“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此句描述士人进退失据、屡受责难的困境,奠定成语的批判性基调。
典籍收录:
典型场景
例:新员工未熟悉流程,动辄得咎,士气受挫。
例:旧时礼教森严,女子动辄得咎。
近义对比
在线阅读入口(中国知网)(需订阅访问)
收录韩愈原文及注解,第2版第312页。
注:以上文献链接为出版社官方页面或学术平台,内容需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释义综合多部权威辞书,确保考据严谨性。
“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说话或行动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备或惩罚。常用于描述处境艰难、极易因小过失而获罪的情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成语多用于负面语境,强调因外界严苛或自身处境敏感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闇蔽安身剥皮綳场面剥削吧咂财团嵾峨查铺陈兵藸蒘爨室灯心典业东营市稾车贯系姑容寒宦和文后魏黄蜀葵诲饬回伏浑号交徧较讹机辨儆切精要机深开翦苦手理柄里出外进柳緜落荒履险蹈危漭瀁密云不雨木上座逆探轻轻款款轻兽瑞庆山呼施琅时义説古谈今说清话素绩听政往术韦编三絶违阙吴好山武监五陵气无序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