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寒族之出仕者。出身于寒门的官吏。《晋书·陶侃传》:“伏波将军 孙秀 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 侃 寒宦,召为舍人。”
“寒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晋书·陶侃传》中记载,陶侃因出身寒门被任命为舍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寒宦的复杂态度:既有轻视,也认可其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晋书》原文。
《寒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在寒冷的环境中从事官员职务,通常用来形容贫寒潦倒的官员。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寒”和“宦”。
根据字的构造,可以拆分成“宀”和“宦”两个部分,其中“宀”是上面的部首,表示行动,而“宦”是下面的部分,表示官僚。
在笔画方面,它由13画构成,其中“寒”的部分占了6画,“宦”的部分占了7画。
《寒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在古代,官员们需要接受科举考试,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然而,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和腐败现象的存在,许多贫寒的官员往往无法承受考试期间的寒冷环境,因而被称为“寒宦”。
《寒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寒宦」,与简体字写法基本相同。
在古代,寒宦这个词的字形略有不同。具体来说,它的“宦”字由两个古体字组成,一上一下,形状类似于人坐在床上。这个写法在现代已经较少使用。
1. 他从贫苦的家庭中出生,经历了多年的寒宦,最终得以辅佐皇帝,功成名就。
2. 这位贵族子弟官拜寺寒官,过着一种贫困而清净的生活。
1. 寒门:指贫寒的家庭。
2. 官运:指官员的职位和事业发展。
1. 窘境
2. 困顿
3. 穷困
1. 软凉
2. 豪富
3. 荣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