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辄得咎的意思、動辄得咎的詳細解釋
動辄得咎的解釋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辄: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
跋前踬後,動辄得咎。——唐· 韓愈《進學解》
詳細解釋
謂做事往往獲罪或受到責怪。咎,罪過,過失。 唐 韓愈 《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宋 俞文豹 《吹劍外錄》:“今 伊川 、 晦菴 二先生,言為世法,行為世師,道非不弘,學非不粹,而動輒得咎,何也?”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七:“過了這樣久心驚肉跳的生活,動辄得咎,他的神經極度衰弱了。”
詞語分解
- 動辄的解釋 動不動就;常常動辄開罪于人頂成叔動辄就打老婆詳細解釋動不動就。《後漢書·南匈奴傳》:“臣等生長 漢 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 宋 李綱 《辭免知樞密院劄子》:“臣本書生,進由庠序,以忠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動辄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說話或行動稍有不慎,就會受到責備或懲罰。常用于描述處境艱難、極易因小過失而獲罪的情形。
二、出處與背景
- 來源: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跋前踬後,動辄得咎。”此句以“進退兩難”為比喻,表達處境困頓、易受指責的狀态。
- 字義解析: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動辄得咎,工作壓力極大”。
- 適用場景:
- 職場環境:形容因領導嚴苛而做事畏首畏尾(例:主管專制,下屬動辄得咎);
- 家庭關系:如婚姻中因瑣事頻繁被指責(例:不堪動辄得咎的婚姻,選擇離婚)。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跋前踬後(比喻進退兩難);
- 反義詞:八面圓通(形容處事靈活周全,不易得罪人)。
五、例句參考
- 在專制統治下,人民動辄得咎,毫無自由可言。
- 她因動辄得咎的婆媳關系,長期處于壓抑之中。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該成語多用于負面語境,強調因外界嚴苛或自身處境敏感而導緻的被動局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動辄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一有過錯就受到責備或處罰。下面是對該成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動(亻)+ 辄(車)+ 得(彳)+ 咎(口)
- 筆畫數:動(7畫)+ 辄(10畫)+ 得(9畫)+ 咎(8畫)
來源:
《論衡·文盜賊論》中的“動辄得咎”一詞最早出現于東漢時期的文獻。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隻要稍有過錯,就會立刻受到指責或處罰。
繁體:
《動輒得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關于這個成語的古代漢字寫法,我無法提供準确信息。
例句:
1. 當今社會,官員們一有小錯就會動辄得咎。
2. 這個部門工作錯誤率高,一有問題就被動辄得咎。
組詞:
- 動辄責罵
- 動辄引發
- 動辄插手
近義詞:
- 一有差錯就遭責怪
- 一犯錯誤即遭指責
反義詞:
- 無過錯不受責備
- 出類拔萃不受指責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