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動辄得咎的意思、動辄得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動辄得咎的解釋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辄: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

跋前踬後,動辄得咎。——唐· 韓愈《進學解》

詳細解釋

謂做事往往獲罪或受到責怪。咎,罪過,過失。 唐 韓愈 《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宋 俞文豹 《吹劍外錄》:“今 伊川 、 晦菴 二先生,言為世法,行為世師,道非不弘,學非不粹,而動輒得咎,何也?”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七:“過了這樣久心驚肉跳的生活,動辄得咎,他的神經極度衰弱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動辄得咎

釋義:指人做事時稍有舉動就會招緻過失或責難,形容處境嚴苛,常因細微行為被挑剔或懲罰。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動辄:表示“動不動就”“常常”。
    • 得咎:指“獲罪”“受到指責”。“咎”本義為過失、罪責(《說文解字》:咎,災也)。

      整體強調行為與結果間的敏感關聯,即輕微行動即觸發負面後果。

  2. 引申内涵

    暗含環境嚴苛、規則僵化或上位者苛責的語境,如韓愈《進學解》所述“跋前踬後,動辄得咎”,反映個體在壓力下的被動處境。


二、出處與典籍依據


三、用法與語境

  1. 典型場景

    • 形容職場、官僚體系中因嚴格制度或上級苛責而處處受限。

      :新員工未熟悉流程,動辄得咎,士氣受挫。

    • 批判社會規範過度約束個體自由。

      :舊時禮教森嚴,女子動辄得咎。

  2. 近義對比

    • 舉步維艱:側重行動困難,非必然受責。
    • 手足無措:強調慌亂無措,與“得咎”的歸責邏輯不同。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線上閱讀入口(中國知網)(需訂閱訪問)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官方釋義查詢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韓愈原文及注解,第2版第312頁。


注:以上文獻鍊接為出版社官方頁面或學術平台,内容需通過正規渠道獲取。釋義綜合多部權威辭書,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動辄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說話或行動稍有不慎,就會受到責備或懲罰。常用于描述處境艱難、極易因小過失而獲罪的情形。


二、出處與背景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動辄得咎,工作壓力極大”。
  2. 適用場景:
    • 職場環境:形容因領導嚴苛而做事畏首畏尾(例:主管專制,下屬動辄得咎);
    • 家庭關系:如婚姻中因瑣事頻繁被指責(例:不堪動辄得咎的婚姻,選擇離婚)。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在專制統治下,人民動辄得咎,毫無自由可言。
  2. 她因動辄得咎的婆媳關系,長期處于壓抑之中。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該成語多用于負面語境,強調因外界嚴苛或自身處境敏感而導緻的被動局面。

别人正在浏覽...

不是冤家不聚頭長頸鹿趁熱打鐵愁客雠問攢動膽落導氣低級對地靜止軌道蕃臣分類斧畫甘珍歌舞戲官面兒孤蓬海不揚波花英虎目豕喙豁人耳目降德教谏近客寖信舊瓶新酒絶緒據慢君子協定口口相傳款謝廉穢連阡臨池臨制冥化明彊明字盤計烹庖屏廁屏氣懾息清脆擾動散估聖廟牲腯收賄淑德書塾太甚歎傷微趣香口小跑效義校轸細草細戶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