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柄的意思、理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柄的解释

统治的权力。 唐 白居易 《议<封建论·郡县策>》:“王者将欲家四海,子兆人,垂无疆之休,建不拔之业者,在乎操理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治理国家或事务的权力、权柄。它强调对政事、事务的掌控与决策能力,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描述帝王或执政者的统治权力。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治玉(《说文解字》:"理,治玉也"),引申为治理、管理(如"理事""理政")。
    • 在政治语境中特指处理政务、整顿秩序(如《荀子》:"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 本义为器物的把手(《说文》:"柄,柯也"),引申为权柄、依据(如"国柄""权柄")。
    • 象征掌控事物的关键或权力核心(如《韩非子》:"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合成词"理柄":结合二者,指治理事务的权力核心,即执掌政事、决断事务的权能。


二、古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1. 《宋书·列传·卷七十》:

    "自非权均力敌,岂能相服?理柄可专,事非可弭。"

    • 此处"理柄"指专断事务的权力,强调权力集中与治理的不可分割性。
  2. 《汉语大词典》释义:

    "理柄"释义为"执掌政事之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例证引《南齐书》:"理柄在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为"治理的权柄",属政治术语,多用于描述君主或重臣的统治职能。


三、语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于"理柄"词条(需订阅访问)。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此为官网入口,具体词条需检索)

  2.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ISBN 9787100083710。

    商务印书馆官方介绍页

  3. 古籍原文数据库

    如《宋书》《南齐书》原文可查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

    CTEXT《宋书》链接

    CTEXT《南齐书》链接


"理柄"是承载古代政治权力的专有词汇,其释义需依托权威辞书及古籍互证,现代使用需严格区分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理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理柄”指掌握统治权力、决策权或管理职责,通常用于描述对权力的掌控。该词由“理”(理解、管理)和“柄”(权力、把柄)组合而成,强调对权力核心的把握( )。

2.字义分解

3.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或权力语境,例如:

“王者将欲家四海,子兆人……在乎操理柄。” ——唐·白居易《议封建论·郡县策》( )。

4.扩展说明

5.权威性补充

据高权威来源,“柄”在权力语境中可指“执掌政权”(如“柄政”)或“根本”(如“谦,德之柄也”),进一步印证“理柄”与权力核心的关联()。

总结来看,“理柄”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语,适合在描述权力运作或古文分析时使用。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唐代政治类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抱打不平北戎悲纨扇边极不折不扣菜肠参列长烈池中物滴脩都速断年对讲机芳词诽笑格鲁吉亚行道树河叉弘厉候风地动仪皇心货买火云假埋解放思想金铭久居人下陋世庐茔马步院茂育靡披闹装带沤点媻娑剽狡仆姑千古计欺君青林黑塞契帖设移使帐收秋霜粟水牒司马竹肃启踏镫桃杏腮亭吏桐梓土约枉费日月睕睕为好成歉磑磨温室树无恹閕然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