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诲饬的意思、诲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诲饬的解释

教导,告诫。 宋 程洵 《滕府君行状》:“及擢第守四方,则又日以异时里閭所见闻、人情之诚伪、事理之是非诲飭之,由是二子克自树立,为时所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诲饬(huì chì)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诲”与“饬”二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教导、训诫使人端正言行,达到规劝与整肃的目的。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分述: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诲(huì)

    本义为“教导、诱导”,《说文解字》释:“诲,晓教也。” 强调以言语开导使人明理。如《论语·述而》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整理本(2013)。

  2. 饬(chì)

    本义为“整顿、整治”,《说文解字》释:“饬,致坚也。” 引申为诫勉、约束行为。如《汉书·礼乐志》:“饬身正行,防遏奢淫。”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二、合成词“诲饬”的释义

“诲饬”融合“教诲”与“整饬”双重动作,特指通过严肃的教导规范他人行为,使其符合礼法或道德准则。其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性与受教者的遵从性。

示例:

“父兄诲饬子弟,务使恪守家训。”

(译:长辈教导规诫后辈,务必使其严格遵守家族训导。)

权威释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将“诲饬”释为:“教诲戒饬。” 指出其包含“训导”与“告诫”的双重作用,多用于尊长对晚辈的严肃教育场景。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三、近义词辨析


四、语用特征

  1. 书面语体: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文本。
  2. 权威性语境:适用于尊长、师长、上级对受教对象的正式训导。
  3. 行为矫正导向:隐含对错误行为的纠正目的,如《清实录》载:“严加诲饬,以儆效尤。”

五、经典用例

《明史·职官志》载:

“翰林院侍讲掌诲饬太子,导以德义。”

(译:翰林院侍讲负责教导太子,以道德仁义规范其言行。)

来源: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诲饬”是融合教导与规诫的古汉语词,强调通过权威性教育实现行为整肃,其语义承载了中国传统礼教文化中“教化为先”的治理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诲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huì c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宋代程洵的《滕府君行状》:“及擢第守四方,则又日以异时里閭所见闻、人情之诚伪、事理之是非诲飭之,由是二子克自树立,为时所称。”
(译文:当(滕府君)考中进士并任职地方时,常以平日乡里的见闻、人情的真伪、事理的是非来教导子女,使他们在当时以自立闻名。)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言文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堆拜假阪上走丸玻璃动物园鉢盂精炒卖剿拾吹口哨登祀叠石为山逢长锋镝余生高小梗秽弓檠灌浆含煦红豆相思闳远灰劫讳屈匠成狡宾截住吉乌空牀垒壁连二灶俐落貍沙柳营鸾封冥追谬加磨荳腐木兽酿肆泥脚杆盘龙之癖酺燕且当轻渺轻凊情心容喙山火煽炼生死无贰神领数不清死告活央遂迷不寤娑拖摊番填篆投状宛叶无怪乎五云楼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