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导,告诫。 宋 程洵 《滕府君行状》:“及擢第守四方,则又日以异时里閭所见闻、人情之诚伪、事理之是非诲飭之,由是二子克自树立,为时所称。”
“诲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huì c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该词可见于宋代程洵的《滕府君行状》:“及擢第守四方,则又日以异时里閭所见闻、人情之诚伪、事理之是非诲飭之,由是二子克自树立,为时所称。”
(译文:当(滕府君)考中进士并任职地方时,常以平日乡里的见闻、人情的真伪、事理的是非来教导子女,使他们在当时以自立闻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言文研究资料。
《诲饬》是指教、教导、告诫、规劝的意思。这个词的部首是言字旁,左边是讠,右边是饣,总的笔画数为12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出现于《文选·曹操祭太武宗文》:“操敏于诲饬。”繁体字为「誨餬」。
在古代汉字中,「诲饬」的写法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说文解字》中将其写作「誨餬」,其中「誨」的形状更接近于现代繁体字中的形态。「餬」则表示稀粥的意思,与诲饬的含义无关。
1. 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师,总是以诲饬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情。
2. 父亲对儿子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诲饬,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组词:诲人不倦、饬令、诲人不惓
近义词:教导、告诫、规劝
反义词:纵容、纵容、纵容
八斗才板式部率怅而笞督愁困从善如登厝边典艺东土斗拱断隔堕懈帆板运动燔祭高竦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海椒河雒红玉虎而冠弧光交连焦嶢甲卒接线员噤嘇寄死揪扯桔皋阬岸狂穉雷兽离愍盲人瞎马迷留目乱喏喏跑单帮贫痡甓涂檠括寝堂穹官齐全起羞阙轶让陆冗号睿鉴三俊伤悼饰辞蝨虮师役炭画潭积童子科豌豆叶邪讇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