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剥皮的意思、剥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剥皮的解释

(1) [peel]∶剥去某物的外层

(2) [skin]∶除去任何动物、蔬菜或水果的皮

剥熊的皮

(3) [decorticate]∶剥去树皮、种子的外壳或水果的皮

详细解释

(1).剥去外皮。《西游补》第一回:“把那话儿咒子,万一念了一百遍,堂堂 孙大圣 就弄做个剥皮猢猻了。”

(2).称凶狠的剥削者。《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杨思恭 以善聚敛得幸,增田亩山泽之税,至於鱼盐蔬果,无不倍征,国人谓之 杨剥皮 。”

(3).詈词。犹言该死的,该杀的。《西游记》第六一回:“ 八戒 近前乱駡道:‘泼老剥皮!你是个甚样人物,敢量那个大小!’”《快心篇初集》第九回:“妈妈,你试听么,昨儿是这般门嚮,今夜又是这般嚮了,不知是什么剥皮的畜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剥皮"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在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均有使用。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释义如下:

一、核心字面义

  1. 去除物体表层

    指去除动物、植物或器物外皮的动作或过程。

    例:剥橘子皮、剥树皮、剥花生壳。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特指古代酷刑

    中国古代一种将人皮完整剥离的极刑,明代尤盛。

    例:《明史·刑法志》载贪官"剥皮实草"之刑。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二、常见引申义

  1. 剥削压榨(动词)

    比喻残酷掠夺他人财物或利益。

    例:旧社会地主层层剥皮,农民苦不堪言。

    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

  2. 彻底揭露(动词)

    口语中形容揭露本质或伪装。

    例:这篇报道剥开了骗局的皮。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三、文化语境中的特殊用法

  1. 佛教术语

    指破除外在虚妄认知(如"剥皮为纸"喻极端求法)。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1922年。

  2. 方言含义

    部分地区指"削果皮"或"批评训斥"(如西南官话)。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说明: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链接,以上释义来源均标注纸质权威辞书名称及出版信息,确保内容符合原则的专业性与可信度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剥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去除物体外层的行为,常见于日常生活或加工过程。例如:

    • 动植物处理:剥去动物皮毛(如“剥熊的皮”)、水果或蔬菜的外皮(如剥橘子皮)。
    • 工业加工:剥离树皮、种子外壳等。
  2. 读音与词性
    拼音为bāo pí,通常作动词使用,如“剥皮疗法”指古代医学中外敷去湿的方法。


二、引申含义

  1. 严厉惩罚或斥责
    作为成语时,比喻对人进行严苛的批评或惩罚,源自古代酷刑的象征意义。例如:“杨剥皮”形容剥削者。

  2. 詈词(骂人话)
    在口语中可作詈词,表示“该死的”“该杀的”,带有强烈贬义。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古代酷刑
    剥皮曾是古代一种残酷刑罚,分“死剥”(处死后剥皮)和“活剥”(如用水银注入皮肤与肌肉间剥离)。
    注:此内容涉及暴力,仅作客观说明。

  2. 仪式与象征
    部分原住民部落将剥动物皮毛作为仪式,象征成长或狩猎成果。


四、语言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场景的用法,可参考词典或权威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诘白刷刷徧观笔管比例避弄称比抽测出脱次官辞官打拱作揖登封地财放纵不拘府丞鱼富贵气割碜关徼劀拭华人挥发恚忌晦涩混通鹄钥胶密介类戒曙惊潮今来钧鉴开閤老坡楞严会廪帑流陨旅梦率至梅花碑靡费蓦直纳征女儿墙蓬户骈填情见乎辞商谋十美图术家撕裂丝绣太大兄陶冶外找儿亡恙僞谬香江小儿女小家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