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经历危险。《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
履险蹈危(lǚ xiǎn dǎo wēi)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行走于险境,踏足于危地”,引申指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危险境地,强调面对风险时的行为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拆解及权威引用角度解析:
整体含义
指身处险恶环境或承担高风险,常形容人不畏艰险或被迫面临危机的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履险蹈危”谓经历危险,处于危难之境。
情感色彩
含中性偏褒义,既可赞许勇敢(如探险家),亦可描述无奈处境(如灾民)。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强调行动者直面危险的姿态,非必然含消极评价。
履(lǚ)
来源:《古代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5)
险(xiǎn)
来源:《汉字源流精解》(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蹈(dǎo)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6)
危(wēi)
来源:《汉字形义演释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成语结构:通过“履”“蹈”两个动作动词强化主动涉险的意象,以“险”“危”并列突出环境凶险。
古代文献
“今臣履险蹈危,孤忠无援。”
注:描述忠臣身处政治险境。
现代语境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崇文书局,2015)
近义成语 | 差异点 |
---|---|
赴汤蹈火 | 侧重不畏牺牲,程度更深 |
虎口拔牙 | 强调冒险获利,含目的性 |
反义成语 | |
安常处顺 | 指生活平稳,无风险 |
畏首畏尾 | 突出怯懦逃避,与“履险”相反 |
来源:《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
字源解析参考:中华书局官网学术资源库
(注:链接为相关词典官方页面或授权平台,内容可验证)
“履险蹈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核心内涵
指在面临危险或挑战时,主动承担风险,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常用于形容探险家、创业者或勇于担当责任的人。
出处与典故
源自《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原指外国使节历经艰险前来朝贡。
用法与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成语词典。
班轮把玩表酇碧窗鄙耇簿听潮汛出目帝侧东猜西疑冬夫斗敌蹲节恩眷讹妄奉讳分茅裂土覆按扶杖翰院横草不拈,竪草不动呼弄获悉甲醛咭咭呱呱救命星控鹤空寂略阵亮达烈烈轰轰岭蜑六言诗马匙买直慢吞吞么那逆告宁王赔身下气披头散发气泵棋布星罗期分筇竹散漫擅管盛筵必散声振寰宇桃三李四腾笑枉死愁城宛转蛾眉无法汙辱无识綫板儿谢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