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馑的意思、饿馑的详细解释
饿馑的解释
饿死于道路。《文选·班彪<王命论>》:“夫饿饉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畜。” 李善 注:“饉或为殣。 荀悦 曰:‘道瘞谓之殣也。’”
词语分解
- 饿的解释 饿 (餓) è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饿,你吃吧!饥饿。饿殍(饿死的人)。 使受饿:注意别饿坏了。 饥饱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 馑的解释 馑 (饉) ǐ 荒年:饥馑。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饿馑”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为“饥馑”的误写或方言表达。根据现代汉语规范用法,正确词语应为“饥馑”,其含义如下:
饥馑(jī jǐn)
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导致的严重粮食短缺,即“饥荒”。古汉语中常将“饥”与“馑”分开解释:
- 饥:五谷不熟,粮食不足(如《墨子》中“五谷不熟谓之饥”)。
- 馑:蔬菜和野菜无法生长(如《说文解字》中“蔬不熟为馑”)。
两者连用泛指灾荒,如《诗经·小雅·雨无正》中“降丧饥馑,斩伐四国”。现代汉语中“饥馑”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描述,例如“饥馑之年”“饥馑遍野”。
关于“饿馑”
若为独立词汇,可能是“饥饿”与“饥馑”的混合表达,但不符合标准用法。建议使用“饥馑”表述灾荒,用“饥饿”描述个体生理需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饿馑(è jīn)这个词,在汉语中是指饥荒或饥饿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部首饿(饣)表示与食物有关,部首馑(午)表示没有食物。根据笔画来说,饿馑一共有13画。
饿馑源于古代汉字,并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原本的形态。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饿字常以「饣」与「我」相邻的形式写作。馑字则由「午」与「舛」两个部首组合而成。繁体字对饿馑的字形没有做太多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饿馑的例句:
1. 农作物减产导致了饿馑的发生。
2. 在古代,饥荒时期多有人民饱受饿馑之苦。
与饿馑相关的组词包括:
1. 饿死(è sǐ):因饥饿而死亡。
2. 饥荒(jī huāng):指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面积饥饿情况。
3. 饥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形容极度饥饿和寒冷的痛苦境况。
近义词包括:
1. 饥饿(jī è):指身体因长期没有获得足够的食物而感到饿的状态。
2. 饥馑(jī jǐn):指饥荒、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
反义词为“饱食(bǎo shí)”,表示吃得很饱的状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