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之高阁的意思、束之高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之高阁的解释

[shelve;lay aside and neglect;put sth.away unheeded]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弃置不用,不再过问

详细解释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谓弃置不用。《晋书·庾翼传》:“ 京兆 杜乂 , 陈郡 殷浩 ,并才名冠世,而 翼 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説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周6*6*《论统一战线》:“到 南京 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亦省作“ 束高阁 ”、“ 束阁 ”。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宋 陆游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读《礼记》则严删国恤,学《春秋》则束阁三《传》。”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束之高阁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束之高阁”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将物品捆扎起来,放置在高高的阁楼上。在实际使用中,它主要用来比喻搁置不用、弃置不顾或不予理会,强调对有价值的事物或建议的忽视与闲置。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本义溯源

二、引申义解析

该成语的核心引申义在于“闲置不用”,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1. 弃置不顾:指对人或事物(如建议、计划、人才、物品等)不予采纳、不予使用,任其荒废。例如:“这项合理的提案被束之高阁,令人惋惜。”
  2. 脱离实际:隐含了被搁置的事物与实际需求或现实环境脱节的状态。例如:“理论若束之高阁,便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为“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弃置不用”。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释义为“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3.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为“谓弃置不用。语出《晋书·庾翼传》”。

四、经典出处

成语最早见于《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庾翼以此比喻将某些人闲置不用,待时局稳定后再考虑任用。此典故奠定了成语“弃置不用”的语义基础。

五、使用场景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典“束之高阁”词条(收录权威释义)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3.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束之高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指将物品捆扎后放置在高处的阁楼架子上。

  2. 比喻意义
    引申为对事物、主张或建议等搁置不用或不予理睬,含贬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来源
    出自《晋书·庾翼传》。东晋名将庾翼评价某些人“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即建议暂时弃用,待时机成熟再考虑。

  2. 典故背景
    后常用于描述对人才、政策或理论的忽视。例如,东晋殷浩虽被推荐为扬州刺史,但其主张长期未被采纳,即为此典的现实映射。


三、用法与延伸

  1. 语法结构
    偏正式成语,多作谓语、宾语,如“计划被束之高阁”。

  2. 近义词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不了了之。

  3. 反义词
    学以致用、爱不释手、雷厉风行。


四、现实启示

成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例如,政策若仅停留在纸面、理论不应用于实践,则如同“束之高阁”,失去价值。这一寓意常用于批评资源浪费或执行力不足的现象。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事物消极搁置的态度,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警示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搬配背征变换彪悍标新领异曹邱冲剂创钜痛深辞禄麤定打家截道蛋花汤得婿如龙簟席抵足而眠谔谔尔许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访道肺部锋燹妇仪高音喇叭格化钩摘管人淮剧静谧觉苑客边两辞龙旟卵息録爵炉炉匠论诤律尺铭诸肺腑内三关孽星攀指铍针顦顇忍愧三世同爨神场神理授奖收尾遂师叹服僮儿脱脱兔死凫举想开相续现疾说法伭冥闲踢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