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捏饰的意思、捏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捏饰的解释

亦作“揑饰”。掩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回至 荆州 , 方家渊 堤工尚未修补,乃具奏 方理 草率揑饰,落其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捏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虚构或篡改事实来掩饰真相,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构成及使用场景进行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虚构掩饰

    指故意编造不实之辞以掩盖真实情况。例如:“他捏饰谎言,企图逃避责任。”该用法强调人为制造虚假信息以混淆视听。

  2. 文过饰非

    特指对错误或过失进行粉饰,使其看似合理。如清代文献中“捏饰奏报”指官员虚报政绩以欺瞒上级。


二、语源与构词分析


三、使用场景与典例

  1. 历史文献

    清代公文常见“捏饰案情”“捏饰蒙混”等表述,多用于批判官吏欺瞒朝廷的行为。

  2. 现代语境

    多用于批评刻意歪曲事实的言行,如:“网络谣言常捏饰细节以博取关注。”

  3. 文学用例

    鲁迅《书信集》中曾讽刺:“倘有捏饰,斯不足信。”凸显对虚伪表达的批判态度。


四、近义与反义词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3. 许慎(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5. 鲁迅.《鲁迅全集·书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捏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iē shì,其核心含义为掩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二、文献例证

清代学者江藩在《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中记载:“回至荆州,方家渊堤工尚未修补,乃具奏方理草率揑饰,落其职。”
此处“揑饰”即“捏饰”,指官员方理对堤防工程的疏漏进行虚假掩饰,最终被革职。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批评性描述,如揭露虚假报告、掩盖错误等行为。例如:“事故原因被刻意捏饰,导致追责困难。”

四、近义词辨析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释义及历史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清代汉学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伤神本秩唱筹掣掣陈粟穿换处实效功大风诗大立菊盗患打鱼滴得斗店方纔飞灾横祸烽驿负版絝感戴莫名赶着櫜鞬公出公生明拱手而降缑峰颔颏豪盛荷紫怀濡黄漆机筹机事沮骇侃乐矿井牢让两相情愿连挺梨云茅社梅亭幕后捻钱蟠道迫急齐后破环趋让如是我闻煞是侍长石坛刷羽水米无干讼案宿弊索垢吹瘢腾挪田畻巍张乌托邦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