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ock sth.out of a container,vessel,etc.] 敲打。把东西(主要是盛东西的器物)向地上或较硬的东西上碰,使附着的东西掉下来
他磕打了一下烟袋锅
(1).敲打。《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标致妇人不禁磕打,一时磕打坏了,上司要人,不便。”
(2).碰击。 老舍 《骆驼祥子》九:“急忙钻入被窝里去,上下牙磕打了一阵,不愿再坐起来。” 萧军 《羊·职业》:“门岗并没麻烦我,他磕打着脚上笨重的毡靴说:‘是你吗?一年多不见了啊!’”
(3).侵害;折腾。《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 狄员外 虽因 狄希陈 已回,病觉略有转头,毕竟有了年纪的人,不禁磕打,几场气,病势入了腠理,不过挨日子而已。”
“磕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层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解释:
基本含义
指通过敲打或撞击物体(尤其是容器类器物),使附着物掉落。例如:磕打烟袋锅去除烟灰,或拍打棉被去除灰尘。动作本身带有反复、轻击的特点,常用于日常清洁场景。
方言与引申义
文学与历史作品中的应用
该词在文学中常见于刻画动作或暗喻压迫。例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用“上下牙磕打”表现寒冷颤抖;《醒世姻缘传》以“磕打”比喻刑讯或敲诈行为。
其他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可指代“碰击”或“冲突”,如萧军《羊·职业》中的对话描写门岗“磕打毡靴”的动作。
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方言特色及文学实例,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醒世姻缘传》或方言研究资料。
磕打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指的是用力敲击或撞击物体,以产生声音或造成伤害。根据中国汉字的构造,我们可以拆分磕打的部首为石(石头)和手(用手击打),也可以拆分磕打的笔画为石(3画)和手(4画)。
磕打这个词的来源十分有趣。据考证,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节南山》这首古代诗歌中:“噫嘻矣爰且,岂无他人传且?磕而不磷,伐而不惛。”可见,磕打在古代的意义是用力敲打,不断击打,这里用来形容敲打的声音。而后来,磕打逐渐引申为用手或其他工具敲击物体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磕打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磕打」这个词。繁体字的特点是笔画较多,形状更为复杂,与简体字有所差异。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而磕打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是「磕」与「打」的组合。磕的古代写法是偏旁部首石(3画)加上音符可(2画),而打的古代写法是偏旁部首手(4画)加上音符丿(1画)。简化后的现代写法则将两个字组合成「磕打」。
以下是磕打这个词的一些例句:
1. 小明不小心用脚磕到了桌子,痛得哭了起来。
2. 老师严肃地说:“大家都不要磕打桌子,要安静学习。”
3. 这个箱子看起来坚固,即使磕打也不会破裂。
组词:撞磕、磕碰、磕头、敲打
近义词:敲击、打击、碰撞
反义词:轻触、轻拍、轻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