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处,隐居。 元 许有壬 《丁文苑哀辞》:“予跧居,絶人事,独相往来 鵠山 楚观 之絶顶。”
关于“跧居”的词义解释如下:
读音与结构
“跧居”拼音为quán jū(注意“跧”不读zūn或qián),由“跧”(蜷伏)和“居”(居住)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蜷缩而居”,引申为隐居或伏处的状态。
核心含义
指伏处、隐居,多用于描述远离世俗、低调生活的状态。例如元代许有壬在《丁文苑哀辞》中写道:“予跧居,絶人事,独相往来鵠山楚观之絶顶”,即表达自己隐居避世的情景。
相关延伸
需注意,“跧”在《康熙字典》中本义为“蹲”,后衍生出蜷缩、收敛之意,与“居”结合后更强调隐逸的生活状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跧居》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争吵、争执。
《跧居》的部首是“足”,笔画数为17。
《跧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这部古代汉语字典。在古代,人们用《尔雅》来学习和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跧居》的繁体字为「踆居」。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跧居》的古代汉字写法为「訜居」。
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就开始争吵,跧居不休。
跧居可以和其他词语组成一些词组,比如:
跧居的近义词包括:
跧居的反义词可能是和平、和谐等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