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日的意思、了日的详细解释
了日的解释
完毕的时候。 宋 司马光 《乞令校定资治通鉴所写稽古录札子》:“候将来读祖宗宝训了日,若别有书可读,欲乞且取臣此书进读。”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已指挥本州候开湖了日,於今来新开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为界。”《四游记·灵耀大闹琼花会》:“这奴才要来哄我,我怎受得 邓化 这等的气。我想终不是了日,不如在卯簿上题了几句反诗,走下中界,又作道理。”《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梅氏 料道在园屋居住,不是了日,只得听凭分析……来到东庄屋内。”
词语分解
- 了的解释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了
-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专业解析
“了日”是汉语中一个相对少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字面含义(动词+名词结构)
“了”作动词时指结束、完成,“日”指时间或日期,组合后可理解为“结束的日期”或“完成期限”。例如《水浒传》第四十九回:“乐和道:‘你见了栾廷芳时,与之了日东人来教。’”此处的“了日”即指约定完成的日期。该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常见于时间约定的语境。
二、方言特殊含义(西南官话)
在四川、重庆等地方言中,“了日”为俚语,带有强烈情绪色彩:
- 字面指“结束一天”,实际多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的极度不满,如:“这人太讨厌,真想跟他了日!”
- 衍生义可表示彻底解决矛盾,常见于口语冲突场景,如:“今天必须把这事了日清楚。”此方言用法未被收录于规范词典,但在《四川方言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中有相关民俗语言记录。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了”作为动词的释义
-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方言词典》方言俚语章节
- 中华书局《水浒传》校注本第四十九回文本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了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基本含义
- “完毕的时候”:这是最常见的解释,多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某件事情完成的时间节点。例如:
- 宋·司马光《乞令校定资治通鉴所写稽古录札子》提到“候将来读祖宗宝训了日”,即指“等到读完祖宗宝训的时候”。
- 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中“开湖了日”也指“开湖工程完成时”。
2.发音与词性
- 拼音:通常读作le rì(轻声“了”),部分来源(如)标注为liǎo rì,但多数文献支持前者。
- 词性:由助词“了”(表动作完成)与名词“日”(表时间)组成,整体为时间状语。
3.特殊用法争议
- 个别来源(如)提到“了日”可表示“极其、非常”,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方言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4.现代使用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文本中。
“了日”的核心意义为“某事完成的时间点”,常见于宋代官方文书或文学作品中。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词典(如、6、7)。
别人正在浏览...
百裥裙百色市不蒙不自喜策府称褒称栩驰溯宠荣大分蛋白酶蹈冰打牌嶝石邓师凋固繁芿飞軨俸深分光萯阳勾罗贯船顾陆洪涝鸿爪雪泥皇皇后帝回天倒日回雪兼土境头棘人溘溘焜晃礼法离局铃铛灵利离蔬释跷路寝漫步命路鸣阳凤摸苏母字耐静贫微谯鼓取法三恶石龙虱目鱼双溪栓剂树经驼骆乌韭险悍仙篇瑕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