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知识的意思、恶知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知识的解释

佛教语。指昧于佛法,导人入邪的人。《古尊宿语录》:“语未卒, 汾阳 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復於后时遇恶和识,恼乱不已。”参见“ 善知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知识"是汉语佛教术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引导他人走向邪道的不良导师或伙伴。该词由"恶"与"知识"构成,其中"知识"古义特指具有精神指引作用的师长,现代多作"善知识"的对称概念使用。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词源学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译佛典,《佛学大辞典》释为:"教人作恶,引入邪道者"。南北朝时期《大智度论》卷二十七明确指出:"恶知识者,诈现善相,败坏菩萨善法",强调其表面伪善的本质特征。

二、行为特征 据《涅槃经》记载,恶知识常具备三种迷惑性表现:1)以世俗利益诱惑修行者;2)曲解佛法要义;3)破坏修行者禅定状态。唐代道宣律师在《四分律行事钞》中补充其四重危害性:断人慧命、增长恶业、退失道心、堕三恶道。

三、辨别标准 宋代永明延寿禅师提出五辨法:1)所言是否符契经教;2)所行是否持戒清净;3)动机是否离名利心;4)处世是否怨亲平等;5)见地是否超越二元对立。现代佛学研究者指出,其核心判断标准在于是否引导众生趋向贪嗔痴。

四、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该概念已延伸至泛指传播错误价值观的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将其定义为"违背正见、误导众生的文化传播者",强调其社会危害性不局限于宗教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恶知识”是一个具有佛教渊源和现代语义扩展的词汇,具体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二、佛教语境中的含义

  1. 来源与背景
    佛教术语,最早见于《古尊宿语录》《百喻经》等经典,指“昧于佛法,导人入邪的人”。例如,佛经中描述某些言行不端、传播邪见的修行者被称为“恶知识”,与“善知识”(正确引导修行者的人)形成对立。

  2. 行为特征
    表现为传播邪法、扰乱正信,或通过不良言行破坏他人修行。


三、现代语义扩展

  1. 有害知识的代称
    现代用法中,可指代违背道德伦理、具有误导性或危害性的知识,如邪教理论、虚假信息等。
  2. 社会应用场景
    常用于批判某些不良文化现象,例如网络谣言、伪科学等被视作“恶知识”的典型代表。

四、相关对比与延伸


五、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经典中的具体例证,可参考《百喻经》等文献(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版籍掤扒不教而诛不借草案斥卖酬咨樗村楚重瞳存车线打浆二汉耳软心活反之法宇封己守残负固不服腐秽杆子宫臣共驩观音土鼓盆之戚孤寝骇恨寒潭汉姓画荻和丸魂不负体奸民夹帐敬戒旧制巨千姱丽狼烟朗耀揽镜老儿离人轮运马蠲逆谏攀光凭讬被绣之牺牵凿情语芹意穷剥实宜属妇书手摅舒宿草绥静同案分离未形之患五势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