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逆谏的意思、逆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逆谏的解释

拒谏,不听从谏阻。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庄王 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孽,则祷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过於天,必不逆諫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逆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拒谏,即不听从劝告或谏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逆:意为“违背、违反”。
    • 谏:指规劝、劝告,尤指向君主或上级提出意见。
      因此,“逆谏”可理解为违背或拒绝接受他人的劝谏。
  2.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上位者(如君主、权威人物)不采纳忠告或建议的行为。例如,《说苑·君道》中记载楚庄王通过自省避免“逆谏”,即不拒绝臣子的规劝。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拒谏、刚愎自用。
    • 反义词:纳谏、从善如流。
  4. 相关文献
    汉代刘向的《说苑·君道》是“逆谏”一词的典型出处,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上位者应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逆谏”强调对劝告的拒绝,常用于历史或正式语境,体现权力与规劝之间的冲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逆谏的意思

《逆谏》是一个中文词语,表示对上级或权威人士的正式反对或批评。通常用于形容勇敢地反对或指责不合理、不公正或违法的行为或决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逆谏》由部首辶(辵)和谏组成。其中,部首辶表示行走,谏表示进言、规劝。

来源

《逆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统治中。在官场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应从众言听计从还是勇敢地对错误或不公情况提出建议的困境。那些敢于向皇帝直言谏言的官员被称为逆谏者。

繁体

《逆谏》的繁体字为「逆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有不同的写法。《逆谏》在古代的一种写法是「逆諫」。

例句

1. 他勇敢地对不公正的决定提出了逆谏。

2.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我觉得逆谏是必要的。

组词

逆流、逆境、逆向、逆水行舟

近义词

反对、批评、责备

反义词

顺从、赞同、认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