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固不服的意思、负固不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固不服的解释

依恃险阻而不臣服。《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 郑玄 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贾公彦 疏:“谓依恃险固,不服事大国,则以兵侵之。”《水浒传》第九九回:“ 张雄 等今被大兵围困,负固不服。”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南游记》:“自 梧州 以东, 肇庆 以西,中介大江,北岸皆郡邑;南岸为罗傍, 瑶 僮 据山倚江,负固不服,时出江上为盗,今已剿灭无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固不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该成语出自《史记·吴王濞列传》,原指依仗地势险要不愿归顺,后泛指凭借某种优势拒绝服从权威。其中"负"为"依仗","固"指"地势险固","不服"即"不臣服"(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二、语义演变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20年修订版)指出,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存在两层含义:

  1. 地理层面:特指据守险要关隘对抗中央政权,如《史记》载吴王濞"煮海为盐,铸山为铜,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即属此类;
  2. 社会层面:引申为对规章制度或管理措施的抵触态度,如《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地方豪强"负固不输税赋"的案例。

三、现代应用场景 在当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两类情境:

  1. 历史评述:描述古代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
  2. 社会批评:比喻个人或团体依仗资源优势抗拒管理规范,如《人民日报》曾用"某些企业负固不服监管"批评违规经营现象(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版)。

四、近义辨析 与"负隅顽抗"存在细微差别:前者强调"依仗客观条件",后者侧重"主观顽固抵抗"。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特别辨析过二者差异(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负固不服”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依恃险要地势或地理屏障,不肯臣服或归顺。该词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对抗中的顽固抵抗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出处与用法

近义与扩展

权威注释

郑玄在《周礼》注中明确:“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进一步说明其依托地理险阻、对抗强权的含义。

总结来看,该成语强调“地理险阻”与“抵抗行为”的双重关联,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嗄程白朴伴生备尝变灭冰聘齿弟重文轻武出胸皴染打草蛇惊单跪定形恩实访求芳俎法诛费情分门别类敷贴告缺工农兵搆兵怪来贯练管闲事晷曜过阙黄金勒皇协寰区户伯火旻剑戟森森鹪螟接给介眉戢翮京话竷竷劳冗冷视怜贫惜老廉勇离坚合异抹颩内资鸟葬湓浦口崎倾惹是招非珊钩剡溪藤疏不闲亲肆勤送生腿腕文婪武嬉五经魁衔玉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