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行走的进、退、快、慢。《文选·左思<魏都赋>》:“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李周翰 注:“谓臺高,行步上下顿足。”
“步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行走时的步伐节奏和动作变化,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左思的《魏都赋》:“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李周翰注释为“臺高,行步上下顿足”,即在高台上行走时步伐需有节奏地抬足与顿足,强调动作的协调性。
总结来看,“步顿”是一个兼具动作描述与文学意象的词汇,其古典渊源和现代扩展用法均围绕“节奏”与“变化”展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等古籍文献。
步顿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即“止”和“凡”部。它共有11个笔画。
“步顿”的意思是指踏步行走时因为不熟悉或不适应而在行进中暂停停顿。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行军方式,表示行军时出现的暂时停滞。
繁体字的“步顿”为「步頓」。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步顿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它的旧写法是「㕾」。不同的字体书写风格也会有一些差异。
1. 他在演讲时突然步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下去。
2. 幼儿学走路时常常会出现步顿的情况。
步履蹒跚、停顿、迟疑不决、踌躇满志、颠簸跋涉等。
近义词:停滞、踟蹰、迟缓。
反义词:畅行、顺畅、连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