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瞳的意思、方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瞳的解释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方形的瞳孔。在现实生理结构中,人类的瞳孔呈圆形,方形的瞳孔并非自然存在。因此,这个词主要出现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具有以下详细含义和用法:

  1. 神仙异相的象征: 方瞳最著名的文化意象源于道教传说和古代神仙传记。古人认为,方形的瞳孔是得道成仙者或长寿之人的异相特征。例如,东晋葛洪所著《神仙传》中描述神仙王方平时,就有“方平生有异相,瞳子正方”的记载(葛洪《神仙传》)。这种异相被视为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标志,象征着非凡的寿命和深厚的道行。南朝梁陶弘景在《真诰》中也提到“方瞳”是仙人的表征之一(陶弘景《真诰》)。

  2. 长寿与智慧的隐喻: 由于方瞳被视为仙人的标志,它自然而然地被引申为长寿的象征。同时,因为仙人通常被赋予超凡的智慧,方瞳也常被用来隐喻智慧深邃、见识高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写道:“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这里的“方瞳”既描绘了所遇之人的仙姿,也暗含对其长寿与智慧的赞美(李白《游泰山六首》)。

  3. 文学与艺术中的意象: 在后世的诗词、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中,“方瞳”常被用作一个固定的意象,用来指代仙人、道士、隐逸高士或长寿老人,有时也用于表达对修道、长生或超凡境界的向往。例如,宋代诗人陆游在《道室杂咏》中也有“方瞳那复见丹砂”之句(陆游《道室杂咏》)。

总结来说,“方瞳”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其核心是指方形的瞳孔,但这并非生理描述,而是一个承载着深厚道教文化和文学意蕴的词汇。它主要象征着神仙的异相、长寿的吉兆以及深邃的智慧,常见于古籍记载和古典文学作品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方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方形的瞳孔。古人认为这是长寿的象征,也常与神仙形象关联。例如《拾遗记》记载老聃与黄发老叟“瞳子皆方”,李白诗中则以“方瞳”形容仙人容貌。


二、文化内涵

  1. 长寿象征
    古人认为瞳孔呈方形是长寿之相,如《游太山》注解说“八百岁人瞳子方”。
  2. 神仙特征
    道教文化中,方瞳被视为得道者的标志,如“羽人”(仙人)常被描述为“方瞳好容颜”。

三、其他解释


四、字形与结构


五、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描述超凡形象,如:“这位老者目含方瞳,颇有仙风道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拾遗记·周灵王》或李白《游太山》诗。

别人正在浏览...

闇薄棒头出孝子北斗卑躬憋拗财绅才子佳人蚕蚁馋灯长兴唱月撺角兜楼婆香堆聚敦恪蹯踞焚劫氛祥宫簟海贼滑串流口荒绝涣漫护筑结欠进俸计制絶壑空逈款列坤策焜晃利筭楼店马靳盲目乐观南货泥金凝简瓯骆抢时间秋毫见捐缺分日莫散伙三季稻三千九万升甲神禹碑神作祸作十拏九稳事任世英庶常输赢思干讨饭棒唯物辩证法委重武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