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号泣的意思、号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号泣的解释

号咷大哭。《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行及 宛 叶 间,闻丧,因号泣,昼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泣,为备棺木,行入殮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号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号”和“泣”两个单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号”指高声呼喊,如《说文解字》所述“痛声也”;“泣”指流泪而无声或低声哭,《说文解字》释为“无声出涕曰泣”。二字合用时,“号泣”特指“边哭边高声呼喊”,多用于表达极度悲痛的情绪。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诗经·魏风·陟岵》中“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句,汉代郑玄笺注“止,犹已也。孝子行役,思其父祖之戒,乃为父所号泣,追念已劳苦”。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进一步阐释:“号泣谓声气竭而更发声,哭之甚也”,强调其情感表达的强烈程度。

与普通“哭泣”相比,“号泣”更突出声音的宣泄性,《礼记·曲礼》郑玄注“号呼哭泣”时指出“号”属有声无泪,“泣”属有泪无声,二字连用则兼具声泪俱下之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性表达,如鲁迅《野草·颓败线的颤动》中“她于是抬起眼睛向着天空,并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惟有颤动,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暗含“号泣”般的无声呐喊。

网络扩展解释

“号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大声哭泣或号啕大哭。以下从定义、出处、用例及近义词等方面展开解释:

  1. 基本定义
    “号泣”指因极度悲伤或痛苦而放声痛哭的行为,常见于文言文或书面语中,强调哭声的响亮与情感的强烈。例如《聊斋志异》中描述“妻号泣,为备棺木”,即表现悲痛至极的场景。

  2. 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意为大舜在田间劳作时因思念父母而痛哭。后世如宋代司马光《苏骐骥墓碣》中“号泣,昼夜奔赴”,以及《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均延续了这一用法。

  3.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悲啼、号哭、痛哭。其中“号哭”与“号泣”意义最接近,均强调大声哭泣,但“号泣”更具文言色彩。
    • 反义词:如“饮泣”(指无声流泪)。
  4. 读音说明
    拼音存在两读:多数文献标注为hào qì,但部分辞典(如国语辞典)注音为háo qì。现代多采用hào qì 的读音。

该词多用于描述强烈的情感释放,需结合语境区分其与现代口语中“大哭”的细微差异,且读音需根据文献类型灵活选择。

别人正在浏览...

阿那波那暗送秋波奥薉摆供白眊百世不易保銮八坐兵员珌佩蒇事搊扶畴垄储天子嫡室多钱善贾鲠涩公旦故城诡丽黄收货室夹袄挟辅僭轶坚重几阁近天击石拊石九井老衲乐棚鸾扃悗密门子钱谬迂莫二能够拗调派势朋邪聘士破涕仆厠契苾羽怯红怕黑器满意得求配娆败溶体善种首涂双抢竦抃头会箕赋挖洞痿瘁相携小楫卸肩